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第20卷第8期目录
    2023, 20(8): 0-0. 
    摘要 ( 401 )   PDF(448KB) ( 3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论坛
    药源性心脏毒性研究进展
    张冰, 萨日娜, 张晓朦, 张丹, 林志健, 王雨
    2023, 20(8): 841-847.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293

    摘要 ( 386 )   PDF(1257KB) ( 312 )  
    药源性心脏毒性是由药物引发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其严重程度从轻微的心电图改变到致命性心律失常不等。药源性心脏毒性具有多源性、高发性、隐匿性、特殊人群易发性、临床表现多样性,机制复杂性等临床特点。近年来,随着药物的广泛应用,药源性心脏毒性的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将从药源性心脏毒性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综述其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防范药源性心脏毒性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源性心脏毒性的警戒与机制研究专栏
    西红花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心律失常治疗作用研究
    萨日娜, 张冰, 林志健, 张晓朦, 王雨
    2023, 20(8): 848-857.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004

    摘要 ( 110 )   PDF(4229KB) ( 84 )  
    目的 观察西红花对阿霉素诱导的心律失常治疗作用,为临床应用西红花抗阿霉素心脏毒性提供依据。方法 用阿霉素诱导心律失常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模型组(DOX)、阳性对照药组(BFT)、西红花组(T-SE)。通过一般表现(状态、体重)、心脏损伤生物指标(CK-MB、BNP、NT-ProBNP、cTni)、心脏功能指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脏病理指标等,综合考察西红花对DOX诱导的心律失常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 DOX诱导的心律失常模型大鼠经西红花治疗一周后,心电图显示:与DOX组相比,T-SE 组大鼠的QTC间期缩短,ST段时段减少,Q波幅度减少;超声心动图显示:与DOX组相比,T-SE 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质量(LV Mass)等心功能指标显著增高(P < 0.05),收缩末期左心室前壁厚度(LVAW;s)、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收缩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s)、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的室间隔厚度(IVS;d,IVS;s)均显著增高(P < 0.05),收缩末期左心室内径(LVID;s)、收缩期容积(LV Vol;s)显著降低(P < 0.05);心损生物标志物显示:与DOX组相比,T-SE组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大鼠心肌肌钙蛋白I(cTni)、脑钠素/脑钠尿肽(BNP)、N端前脑钠素(NT-proBNP)显著降低(P < 0.01)。结论 西红花能有效缓解DOX诱导的心律失常。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菊苣提取物抗阿霉素心脏毒性作用挖掘及验证
    殷玉玲, 胡楚涓, 张晓朦, 王雨, 张冰, 林志健
    2023, 20(8): 858-865.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118

    摘要 ( 70 )   PDF(2618KB) ( 59 )  
    目的 挖掘并验证菊苣提取物抗阿霉素心脏毒性的潜在作用。方法 进行文献研究,整合菊苣抗心肌损伤的研究进展;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菊苣抗心肌损伤机制,分析其与阿霉素心脏毒性机制的重合性;采用15 mg·kg-1阿霉素单次腹腔注射建立心脏毒性小鼠模型,给予低、中、高剂量菊苣水提物(3.8 、19 、38 g·kg-1)干预8 d,验证菊苣抗阿霉素心脏毒性的潜在作用。结果 在菊苣抗心肌损伤领域共有13篇文章,均为基础研究,包括菊苣醇提物、菊苣酸以及菊苣多糖等药物,包括纳米铅、脓毒症致心肌损伤等动物模型;菊苣心脏保护作用机制主要为抗炎抗氧化应激,涉及ErbB、MAPK、PI3K-Akt等信号通路及TP53SrcSTAT3AKT1等核心靶点,与阿霉素心脏毒性发病机制有较大重合性;菊苣水提物可显著升高模型小鼠心脏系数及终末体重,降低模型小鼠心脏组织匀浆及血清NT-ProBNP、CK-MB、LDH、AST水平,改善模型小鼠心脏组织纤维排列紊乱,核固缩等情况。结论 菊苣具有抗阿霉素心脏毒性的潜在作用,值得进一步挖掘与研究,以指导阿霉素及菊苣的临床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降尿酸药物的心血管风险信号挖掘及机制研究
    黄锦坚, 张晓朦, 张冰, 丁雪丽, 杨莹, 林志健
    2023, 20(8): 866-871.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125

    摘要 ( 205 )   PDF(1627KB) ( 218 )  
    目的 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反应报告系统(FAERS),挖掘降尿酸常用药物的心血管风险信号及风险因素,初步探讨其潜在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FAERS数据库中2004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3季度以非布司他、别嘌醇、苯溴马隆、丙磺舒、拉布立酶、普瑞凯希为“首要怀疑药物”的心血管药品不良事件(ADE),采用报告比值比法及信息成分法进行风险信号挖掘,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用药风险因素,并应用生物信息技术预测心血管风险的潜在机制。结果 非布司他具有明显的心血管风险信号,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及心律失常;患者年龄、体重、给药剂量、用药周期、联合用药情况,均与非布司他心血管风险有关;非布司他心血管风险可能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的相互作用有关,且ITGAM表达量与非布司他呈剂量依赖性变化,可能为非布司他心血管风险的潜在作用靶点。结论 降尿酸药物中非布司他具有明显心血管风险,在使用过程中应控制用药风险因素以确保用药安全,其心血管风险机制可能与扰乱单核细胞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的相互作用通路及ITGAM的表达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与临床研究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中药复方CB001对低剂量辐射防护的作用机制
    梅雨, 朱越, 张慧婷, 肖成荣, 高月, 马增春
    2023, 20(8): 872-87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090

    摘要 ( 68 )   PDF(2954KB) ( 70 )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中药复方CB001对低剂量辐射(LDR)防护的潜在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验证。方法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得到中药复方CB001防护LDR的可能作用靶点和通路。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复方CB001低(1 g·kg-1)、中(2 g·kg-1)、高(4 g·kg-1)给药组,对小鼠进行连续5 d的LDR,结束后处死小鼠,测定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总数,检测脾脏细胞凋亡,苏木素-伊红(HE)法观察各组小鼠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脾脏组织中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AKT)、B细胞淋巴相关X蛋白(Bax)、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的表达。结果 最终获得中药复方CB001潜在活性成分42个,79个靶点,可影响细胞周期、炎症反应调节、活性氧代谢过程,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中药复方CB001对LDR的防护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等。动物实验显示,中药复方CB001可升高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总数,减轻小鼠脾脏细胞凋亡,改善小鼠脾脏病理变化,促进小鼠脾脏中p-AKT蛋白表达,抑制Bax、IL-6蛋白表达。结论 中药复方CB001通过减轻LDR诱导的PI3K/AKT抑制,抑制细胞凋亡,改善炎症反应,进而对LDR起到防护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伞阿魏抗胃癌活性部位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杨明翰, 乔美玲, 骆骄阳, 杨美华, 盛萍
    2023, 20(8): 880-88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136

    摘要 ( 51 )   PDF(1902KB) ( 56 )  
    目的 研究多伞阿魏抗胃癌活性部位的急性毒性,初步评价多伞阿魏抗胃癌活性部位的安全性,为其抗胃癌药物研发与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最大给药量法给小鼠灌胃多伞阿魏抗胃癌活性部位混悬液;给药前和给药后第14天分别称量小鼠体重;连续14 d观察小鼠的一般状况和死亡情况;给药后第14天小鼠眼球取血,测定小鼠的白细胞数(WBC)、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血小板数(PLT)及淋巴细胞百分比(LYM);解剖小鼠,计算肝、脾、肾脏器指数;制作肝、脾、肾、胃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脏器病理损伤情况。结果 多伞阿魏抗胃癌活性部位对小鼠的最大给药量为5.00 g·kg-1,给药期间多伞阿魏抗胃癌活性部位给药组小鼠给药后出现精神萎靡、倦怠、竖毛、毛发血色暗淡、粪便较粘稠的情况,24 h后均恢复正常,其他一般状况未见异常。此外,在实验14 d内,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多伞阿魏抗胃癌活性部位给药组小鼠饮食和体重变化均无明显差异(P > 0.05),WBC、RBC、HGB、PLT及LYM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 > 0.05),小鼠肝、脾、肾脏器指数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 > 0.05),组织病理结果显示,肝、脾、肾、胃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多伞阿魏抗胃癌活性部位在14 d内未见严重毒性反应,对小鼠的体重、饮食无明显影响,对小鼠的肝、脾、肾、胃无显著影响,但在给药后2 h内出现一定程度的刺激反应,24 h后均可逐渐恢复正常,这可能是由于多伞阿魏抗胃癌活性部位的神经刺激或胃肠道刺激所导致的应激反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筛查款冬花中135种农药残留及其风险评估
    昝珂, 赵磊, 姜大成, 王莹, 金红宇, 马彧, 马双成
    2023, 20(8): 885-89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41

    摘要 ( 54 )   PDF(1398KB) ( 57 )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款冬花中135种农药残留进行筛选。方法 供试品采用乙腈为提取溶剂,高速匀浆提取;CORTECSTM UPLC C18(1.6 μm,2.1 mm×150 mm)色谱柱,流动相:流动相以0.1%甲酸水溶液(含5 mmol·L-1甲酸铵)为水相,以95%乙腈水溶液(含0.1%甲酸和5 mmol·L-1甲酸铵)为有机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40℃、进样量为2 μL。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模式,以标准曲线法计算含量。采用慢性暴露评估法计算慢性风险商(HQc)。结果 135种农药的回收率为70.30%~118.4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9.1%,各测定组分在1~100 n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27批样品中,7批检出毒死蜱,1批检出腈菌唑,1批检出甲萘威。所有批次HQc均远小于1,款冬花的农药残留风险较低。结论 该方法全面、准确、快速,适合款冬花中135种农药残留的高通量测定及风险评估,对其他中药材农药残留的检测也具有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标准汤剂为基准的小红参配方颗粒量值传递研究
    王相, 孙帅, 王鑫国, 牛丽颖
    2023, 20(8): 891-898.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721

    摘要 ( 50 )   PDF(1563KB) ( 58 )  
    目的 以标准汤剂中出膏率、小红参萘酚苷A含量和特征图谱为基准,研究配方颗粒的量值传递规律。方法 制备小红参标准汤剂样品,建立小红参萘酚苷A含量及特征图谱测定方法,以其为基准进行药材-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量值传递研究。结果 15批标准汤剂结果表明,出膏率范围为15.3%~28.4%;小红参萘酚苷A的含量范围为15.83~29.39 mg·g-1,转移率范围为21.79%~40.47%;共标定6个特征峰,指认峰1小红参萘酚苷A、峰4小红参醌苷乙2个特征峰。收集不同来源15批次小红参药材、饮片及3批中试配方颗粒,并测定小红参萘酚苷A含量及特征图谱,小红参药材中小红参萘酚苷A含量范围为14.32~19.79 mg·g-1;小红参饮片中小红参萘酚苷A含量范围为12.71~18.81 mg·g-1;小红参配方颗粒中小红参萘酚苷A含量范围为18.71~19.80 mg·g-1;其饮片-药材转移率范围为64.41%~119.62%;标准汤剂-饮片转移率范围为21.79%~40.47%;饮片-配方颗粒转移率为26.10%~28.73%。特征图谱结果中小红参药材、饮片、配方颗粒均检测出6个特征峰,且相对保留时间均在规定范围内。结论 以小红参标准汤剂为基准,其药材-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中小红参萘酚苷A,6个特征峰的传递规律稳定,均在标准汤剂范围内,说明小红参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稳定,与标准汤剂等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全与合理用药
    基于智能信息管理系统的门诊麻精药品全流程管理
    史香芬, 孙志勇, 张旭锋, 卢晓静, 杜书章, 张晓坚
    2023, 20(8): 899-903.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176

    摘要 ( 109 )   PDF(1432KB) ( 131 )  
    目的 基于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系统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规范门诊麻精药品处方审核与调剂流程。方法 运用焦点管理循环模式(FOCUS-PDCA)循环法聚焦问题、发现问题、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实施改进措施,通过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系统设置麻精药品适应证、用法用量、用药疗程等精细化审核规则;医师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中的电子病历系统建立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门诊病历,药师查询患者是否住院及历史处方取药间隔后调配处方。结果 对8种麻醉和第一类精神药品、7种第二类精神药品分别设置精细化审核规则;门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均建立电子病历。门诊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退费率由11.41%降低到2.32%,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合理率由86.81%提升至97.83%。结论 通过精细化设置麻精药品处方审核规则、规范麻精药品处方调剂流程等措施实现了门诊麻精药品全流程管理,提高了门诊麻精药品处方合理率,确保了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品剂型标准术语的比较研究
    张雨琪, 徐昕怡, 朱兰, 朱彦
    2023, 20(8): 904-91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444

    摘要 ( 151 )   PDF(1495KB) ( 178 )  
    目的 为我国药物警戒活动中剂型的规范化和国际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局(EDQM)剂型的概念模型、分类体系、术语特点和扩展应用,对比《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简称“《中国药典》”),结合我国剂型术语使用现状,提出发展建议。结果 EDQM剂型标准术语是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官方术语,我国支持采用其填写个例安全性报告。该术语集遵循医药产品说明书(IDMP)标准的核心概念模型,使用分类术语构建分类体系,并应用于药事建模。剂型经编码、定义、4项特性标识,语义可跨语种、地区保持一致。《中国药典》剂型则以综合分类法分类,可部分映射至EDQM剂型术语,两者的用途、标准、范围等均有差异。我国剂型使用中仍可见标注不精确,术语、编码和分类多样等现象。结论 我国可改进EDQM剂型翻译成果,将其与《中国药典》结合使用;完善《中国药典》剂型和更新效率,推进药品剂型术语标准化进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重及美法仑相对剂量与POEMS综合征ASCT预处理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分析
    邹东梅, 方芳, 郭轶先, 倪婧, 赵弘, 胡蓉华, 孙婉玲
    2023, 20(8): 911-91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292

    摘要 ( 49 )   PDF(1332KB) ( 59 )  
    目的 分析POEMS综合征患者接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预处理中美法仑根据单位实际体重(ABW)计算的相对剂量与不良反应的关系,为临床药物剂量调整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液科收治的5例接受以大剂量美法仑为预处理方案ASCT的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分析与美法仑相对剂量的关系。结果 1例患者为低体重,按照ABW计算的体表面积(BSA)计算美法仑剂量进行预处理,美法仑相对剂量为5.45 mg·kg-1,该患者移植过程中肾功能正常,出现了1级口腔黏膜炎及3级药物性肠病。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为+10 d,血小板植入时间为+11 d。3例患者为正常体重,按照ABW计算的BSA计算美法仑剂量进行预处理,美法仑相对剂量为4.44~5.41 mg·kg-1,移植过程中肾功能正常,分别出现了0级(2例)、2级(1例)口腔黏膜炎,1级(1例)、2级(1例)、3级(1例)药物性肠病。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为+11~+13 d,血小板植入时间为+11~+13 d。1例患者为超体重,ABW为理想体重(IBW)130%,按照IBW计算的BSA计算美法仑剂量进行预处理,剂量调整后的美法仑相对剂量为4.22 mg·kg-1,因回输干细胞中较多红细胞溶解出现肾功能不全,移植过程中出现3级口腔黏膜炎和2级药物性肠病。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为+11 d,血小板植入时间为+12 d。结论 POEMS综合征患者接受ASCT预处理过程中,美法仑相对剂量升高或者存在肾功能不全时,口腔黏膜炎及药物性肠病的严重程度呈增加趋势,但似乎并不影响干细胞植入。在充分预防口腔黏膜炎及药物性肠病的情况下,肥胖患者是否可以不根据体重进行美法仑剂量调整还需要大量的临床数据进一步明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FAERS对靶向HER2抗体偶联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分析
    何雄, 马俊龙, 阳国平
    2023, 20(8): 915-92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58

    摘要 ( 113 )   PDF(1464KB) ( 141 )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对靶向HER2的抗体偶联药品T-DM1和T-DXd进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信号挖掘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从FAERS提取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的药物ADR/ADE报告,合并去除重复报告,并对ADR/ADE信号进行筛选分析。结果 获得以T-DM1或T-DXd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R/ADE报告共2 806例,筛选后得到ADR/ADE信号3 979个。对ADR/ADE信号分类发现,2种药ADR/ADE累及系统-器官分类(SOC)基本相同,T-DM1还累及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以及血管类疾病。T-DM1所关联的ADR/ADE信号强度较高的有肝肺综合征、蜘蛛痣和结节状再生性增生,T-DXd则为kL-6升高、癌性淋巴管炎和间质性肺疾病。在报告信号强度前20位的ADR/ADE中,T-DM1药品说明书中未提及的有蜘蛛痣、感觉减退和感觉异常,T-DXd有角膜炎和股骨颈骨折。结论 挖掘的真实世界ADR/ADE报告与说明书中记载一致,还报告了新的ADR/ADE,为T-DM1和T-DXd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535例氢溴酸高乌甲素制剂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霍艳飞, 田月洁, 许莉莉, 谢彦军, 常虹, 孙春晓, 李霞
    2023, 20(8): 921-926.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02

    摘要 ( 112 )   PDF(1479KB) ( 135 )  
    目的 分析氢溴酸高乌甲素制剂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中535例涉及氢溴酸高乌甲素制剂新的和严重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氢溴酸高乌甲素制剂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人群以45~64岁为主,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1 d内,主要累及胃肠、全身性、皮肤及其附件、神经等多系统-器官损害,肝功能异常、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等风险在说明书中均未提及。结论 氢溴酸高乌甲素制剂药品说明书警示力度不足,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需加强对上市后数据的研究,进一步完善说明书,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磺酸阿帕替尼在恶性肿瘤患者的用药特征分析
    张夏兰, 袁静, 吴斌, 秦媛媛
    2023, 20(8): 927-932.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316

    摘要 ( 81 )   PDF(1397KB) ( 99 )  
    目的 分析甲磺酸阿帕替尼在我院治疗恶性肿瘤的用药特征,为阿帕替尼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系统汇总我院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肿瘤内科使用阿帕替尼的患者用药特征信息。结果 69例服用阿帕替尼的患者男性49人,女性20人,平均年龄为(64.8±10.1)岁,KPS评分偏低,70分和60分居多。临床诊断集中在胃癌、结肠癌、肺癌、肝癌、胰腺癌等,Ⅳ期患者占82.6%。患者服用阿帕替尼500、250 mg 每日1次(qd)的用法比例最大,与质子泵抑制剂、中药注射剂、止吐药物、抗菌药联合使用最常见。约1/5患者影像学评价为好转和稳定,1/3患者出现进展;常见不良反应为疲劳乏力、血压升高和皮肤损伤。结论 阿帕替尼在临床广泛运用于恶性肿瘤,存在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医师应高度重视合理使用,根据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剂量,临床药师应做好药学监护,尽量减少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例妊娠期药物暴露风险的药学监护
    王然, 李轶凡, 刘小艳, 冯欣
    2023, 20(8): 933-93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26

    摘要 ( 202 )   PDF(1202KB) ( 205 )  
    目的 探讨围孕期药物暴露特点及妊娠期用药风险,讨论相关药学服务开展的方式及流程。方法 通过1例围孕期药物暴露的门诊药学服务,分析意外妊娠喹诺酮类等风险药物的暴露对妊娠可能产生的影响,评价妊娠期过敏性鼻炎的药物治疗风险。结果 通过药学问诊收集信息,结合高级别证据个体化分析患者妊娠期用药风险,建议患者可酌情继续妊娠且加强相关超声检查,并针对患者疾病状态进行治疗方案评估,给予过敏性鼻炎用药建议及生活指导。结论 药师在评价围孕期药物暴露风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患者提供了更为专业化、个体化的药学服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保妇康栓致异常子宫出血1例分析
    常永卓, 李季, 张晓燕, 周超凡
    2023, 20(8): 935-938.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104

    摘要 ( 160 )   PDF(1247KB) ( 172 )  
    目的 通过对病例追踪观察和文献分析,提出保妇康栓临床使用药学建议。方法 追踪1例慢性宫颈炎患者的治疗经过,对其用药后出现异常子宫出血分析发生原因,并检索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因慢性宫颈炎、阴道炎使用保妇康栓后突然出现异常子宫出血,停用保妇康栓并口服氨甲环酸片后阴道出血干净,再次使用保妇康栓后又出现大量阴道出血并伴有子宫内膜样物质,月经周期异常,停用保妇康栓后,连续观察半年,未再次出现异常子宫出血,月经周期及月经量均恢复至用保妇康栓之前的状态。结论 建议临床应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对于没有严重瘀血凝滞,又素体脾胃虚弱、气血两虚的患者应慎用保妇康栓,以免造成崩漏及月经紊乱,对于有明显气滞血瘀且正气足脾胃健的患者可以选用,但不宜长期使用,以免损伤正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基于毒/效记载演变探讨补骨脂的安全应用研究进展
    地力乎马·地力木拉提, 石伟, 王伽伯, 高源
    2023, 20(8): 939-945.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409

    摘要 ( 41 )   PDF(1356KB) ( 72 )  
    补骨脂具有温肾助阳/补肾健骨的功效,临床多用于骨质疏松、骨折、骨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随着补骨脂的广泛使用,其不良反应报道不断增多,存在潜在安全风险,影响了补骨脂的临床用药安全。本文从古籍功效/毒性考证、临床不良反应研究、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及毒性研究、毒性机制研究、减毒控毒方法等角度对补骨脂毒/效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以期为补骨脂及其制剂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证据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剂量附子不同水平临床使用研究进展
    杨亮, 陶瑞, 胡慧子, 王紫翰, 张彦, 董艳, 储兆亿, 章子臻, 耿嘉浩, 李帅, 徐诺, 马增春, 高月
    2023, 20(8): 946-94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060

    摘要 ( 84 )   PDF(1314KB) ( 101 )  
    目的 梳理大剂量附子的临床应用情况,为附子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中附子用量3~15 g为标准,通过查阅学术文献对超药典剂量使用附子的情况进行梳理,从毒理学研究、古方应用考究、现代临床应用等方面,再从不同剂量层次及其应用辩证实例等角度,讨论不同时期多种剂量范围附子对不同病症的治疗方法。结果 大剂量使用附子具有特殊功效。不同时期、不同病症对附子的使用剂量区别较大,文献中30~200 g,甚至200 g以上均有记载,多数在30~60 g;使用时必须炮制或以水煎使用,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3~15 g的规定范围,使用的医学名家往往采用配伍减毒、炮制减毒等多种手段减少其毒性。结论 大剂量附子配伍使用报道较多,对多种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但在临床使用时仍需辩证使用附子以保证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激动剂安全性研究进展
    张琴, 张陆勇, 江振洲
    2023, 20(8): 950-955.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001

    摘要 ( 34 )   PDF(1286KB) ( 58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是调控能量代谢、炎症反应、细胞发育和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重要核受体。其激动剂已被开发用于治疗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代谢性疾病。PPAR激动剂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使用以及新型PPAR激动剂的开发。本文对特异性PPAR激动剂相关的毒性类型和毒性机制进行了归纳整理,并介绍了临床试验中双重PPAR激动剂和泛PPAR激动剂的不良反应报道,以期更好地了解PPAR激动剂毒性作用,为设计出安全性更高的PPAR激动剂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托法替尼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李亚梅, 水荣
    2023, 20(8): 956-96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11

    摘要 ( 65 )   PDF(1275KB) ( 66 )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不清、高度异质性的儿童时期常见关节炎,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托法替尼作为一种新型的口服小分子Janus激酶(主要是JAK1和JAK3)特异性抑制剂,改变了不同年龄阶段许多皮肤疾病的治疗。2020年9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托法替尼用于2岁及以上的活动性多关节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目前在儿童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的应用相对较少,因此在儿童中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耐受性证据有限。本文主要从托法替尼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药动学特征、临床应用及安全性4个方面总结其相关研究进展,为未来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