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第20卷第9期目录
    2023, 20(9): 0-0. 
    摘要 ( 324 )   PDF(469KB) ( 3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论坛
    抗新型冠状病毒的小分子药物最新研究进展
    马瑞泽, 陈志海
    2023, 20(9): 961-966.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357

    摘要 ( 153 )   PDF(1375KB) ( 184 )  
    目的 综述目前国内外主要小分子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 针对SARS-CoV-2的分子结构及感染机制,从药物阻断病毒机制、药代动力学特征、临床治疗效果等方面对国内外批准上市的小分子药物进行论述总结。结果 根据SARS-CoV-2目前的流行变异株特点,小分子药物以其特有的优势正表现出巨大潜力。其中,国内外以蛋白酶抑制剂和与依赖RNA的RNA聚合酶抑制剂为重点,抗SARS-CoV-2小分子新老药物的研发已取得重大进展。结论 小分子抗SARS-CoV-2药物可作为防疫的有力武器,早期应用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重症率、住院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实践专栏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物警戒远程检查流程探讨
    夏旭东, 黎美霞, 孙阳, 杨胜亚
    2023, 20(9): 967-97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582

    摘要 ( 421 )   PDF(1241KB) ( 484 )  
    目的 探讨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开展药物警戒远程检查的一般流程和注意事项。方法 参照现场检查工作流程,讨论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在远程检查具体环节中的应用。结果与结论 基于当前信息网络技术,开展药物警戒远程检查可以达到检查目的,并有助于提升检查效率,节约时间成本,更早发现和解决药品安全性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疑似药品不良反应死亡病例调查及报告实施要点
    刘赛月, 吕小琴, 周耘
    2023, 20(9): 971-97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307

    摘要 ( 510 )   PDF(1263KB) ( 614 )  
    目的 指导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简称“持有人”)规范开展死亡病例调查和报告,为深入评估药品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 本文参考国内外法规指南要求,对持有人获知的疑似药品不良反应死亡病例开展现场和企业内部调查的要点,以及对死亡病例进行综合分析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结果 现场调查内容包括病例基本信息、药品使用情况、不良反应发生及诊治情况和医疗机构情况。内部可从生产、质量控制全过程开展调查评估,并结合品种既往安全性分析,对病例综合分析评价。在规定时限内对调查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形成调查报告,并按要求提交。结论 规范开展死亡病例调查和报告需要持有人完善药物警戒体系,多部门联动高效处置,才能为风险评估和控制提供可靠依据,更好地指导临床安全用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管理浅析与思考
    里筱竹, 王蔷, 逄瑜, 张轶菁
    2023, 20(9): 975-977.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264

    摘要 ( 558 )   PDF(1185KB) ( 671 )  
    目的 结合国内外药物警戒法规对个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简称“个例报告”)管理工作各环节要点进行总结和梳理,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简称“持有人”)开展个例报告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国内外法规,对个例报告管理各环节的操作流程进行全面介绍,结合实际经验讨论操作过程中个例报告管理工作需要关注的问题。结果与结论 个例报告是持有人开展药物警戒工作的基础,持有人应按照相关规定,合规开展个例报告的收集、处理及递交工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国际药物警戒经验探讨收集患者报告的意义
    逄瑜, 刘博, 吕少俐, 王涛, 邢颖, 秦星宇, 田月洁, 吴文宇
    2023, 20(9): 978-981.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247

    摘要 ( 293 )   PDF(1192KB) ( 373 )  
    目的 探讨《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Good Pharmacovigilance Practice, GVP)中企业收集患者报告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方法 结合其他国家对患者报告的研究结果,讨论患者报告的价值,从而揭示收集患者报告的重要性。结果和结论 患者报告是医生报告的有利补充,有利于信号的发现,企业需要重视患者报告,建立患者报告收集途径并保证其顺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试验期间不良事件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沈艳杰, 吴奕卿
    2023, 20(9): 982-986.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310

    摘要 ( 360 )   PDF(1248KB) ( 470 )  
    目的 介绍临床试验期间不良事件(AE)的收集及管理实践,为临床试验期间药品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通过汇总我国法律法规并回顾相关文献,结合目前申办者的实际操作,对AE的收集时间、收集内容、收集方式、安全性信息上报以及分析报告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 随着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临床试验期间AE的收集和上报日益标准化,但在一些具体的AE管理实践中(如开始和结束时间、因果关系判断等)仍缺乏统一标准。结论 临床试验期间收集的安全性数据是产品说明书中安全性信息的重要基础,对开展药品全生命周期药物警戒工作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申办者与研究者的通力合作、与药品监管机构的积极沟通尤为关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与临床研究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同时测定旋覆代赭汤中15种成分含量
    高乐, 王相, 麻景梅, 张泽昭, 王鑫国, 牛丽颖
    2023, 20(9): 987-991.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735

    摘要 ( 51 )   PDF(2285KB) ( 49 )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旋覆代赭汤中15种成分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方法。方法 采用Shim-pack GIST C18(2.1 mm × 100 mm,2.0 μm)色谱柱,流动相用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35℃。采用ESI源,以MRM负离子模式检测。结果 甘草苷、甘草酸、甘草素、异甘草素、异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新甘草苷、绿原酸、隐绿原酸、阿魏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和6-姜辣素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 6),平均回收率在97.0%~103.1%,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均符合要求。结论 建立的方法简单、准确性好,可为旋覆代赭汤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外研究探讨木犀草素抑制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子机制
    杨珍珍, 常成, 高娜, 张晓林, 宋银森, 刘颖, 范天黎
    2023, 20(9): 992-1001.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744

    摘要 ( 83 )   PDF(4868KB) ( 86 )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体外研究探讨木犀草素(luteolin)抑制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构建活性成分和疾病维恩图(Venn图)确定木犀草素和ESCC共同靶点,String数据库将共同靶点进行可视化,建立蛋白互作网络(PPI)。使用Cytoscape 3.9.1内置插件对Hub基因筛选,并运用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过程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体外试验观察木犀草素对ESCC细胞系(TE-13和KYSE-510)的抑制作用,采用分子对接验证木犀草素和部分Hub基因的结合活性。结果 共收集到木犀草素与ESCC共同靶点69个,并筛选出以AKT1ESR1SRC为代表的Hub靶基因。靶点主要涉及细胞氧化应激、蛋白质修饰等生物学功能和活性氧、炎症、细胞外基质等信号通路。其中选择PI3K-Akt信号通路验证网络药理分析结果的合理性。体外研究表明,木犀草素可阻止TE-13和KYSE-510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能力,并抑制了FAK-SRC-PI3K-Akt通路中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此外,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对FAK、SRC、Akt蛋白表现出良好的亲和力。结论 木犀草素对ESCC的抑制性表现出多靶点多通路的特征,其阻碍了E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这可能与抑制FAK-SRC-PI3K-Akt通路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规与管理研究
    我国儿童用药临床试验期间药物警戒监管体系现状及思考
    刘文东, 崔欢欢, 王晓晗, 苏娴, 王海学
    2023, 20(9): 1002-1006.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535

    摘要 ( 185 )   PDF(1399KB) ( 258 )  
    目的 总结我国儿童用药临床试验期间药物警戒监管体系现状与不足,以期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儿童用药临床试验期间药物警戒监管工作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理论研究与比较分析法,阐述了我国临床试验期间药物警戒法规现状,总结了针对儿童用药临床试验期间药物警戒法规制定的必要性,对比了儿童用药与成人用药安全性报告审核思维的差异,对监管提出建议。结果 我国现有临床试验期间药物警戒法规多为针对整体人群,缺乏儿童用药相关法规。儿童用药临床试验期间安全性报告审核思维与成人报告差异较大,应当在制定审核标准时予以考虑。结论 我国现有儿童用药临床试验期间药物警戒监管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医疗器械附条件批准介绍及启示
    仉琪, 陈敏, 张世庆
    2023, 20(9): 1007-101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078

    摘要 ( 92 )   PDF(1356KB) ( 96 )  
    目的 为平衡医疗器械上市前证据支撑和上市后研究收集的相关工作,提高医疗器械上市前批准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介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医疗器械附条件批准指南内容和批准情况,并与我国相关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我国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相关建议。结果 FDA修订发布医疗器械附条件批准的相关指南,对上市后研究的要求可供我国监管参考。我国对治疗严重危及生命且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疾病的医疗器械,应当充分考虑医疗器械上市后预期收集的数据与上市前已收集的数据之间的平衡性,提高对所附条件的跟踪评价能力。结论 附条件批准的医疗器械产品特殊性在于可通过上市后预期收集的数据来平衡上市前所做的研究工作,前提是应对所附条件进行及时跟踪和评价,必要时及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建议我国医疗器械监管部门通过明确项目具体情形、规范附条件批准信息的撰写、加快上市后监管频率和建立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监管信息化系统,提升审评科学决策的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全与合理用药
    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儿童病例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不良反应主动监测方法构建与验证研究
    邰隽, 于淼, 张琳, 雷毅, 刘军廷, 李涛, 黄贵民, 程毅菁, 聂晓璐, 王青
    2023, 20(9): 1011-1016.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736

    摘要 ( 86 )   PDF(1583KB) ( 116 )  
    目的 探索真实世界大样本儿童病例注射用尖吻蝮蛇不良反应主动监测方法,以期为儿童病例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不良反应的揭示和挖掘提供支持。方法 利用实体识别技术对2014年2月25日至2021年1月8日首都儿科研究所住院并使用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的35 720儿童病例进行回顾性不良反应主动监测,采用查准率(precision,P)、查全率(recall,R)和F1值3个指标来评估实验结果。结果 经过3轮分析,查准率、查全率和F1值3个指标均达到了100%。结论 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用于真实世界大样本儿童病例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不良反应监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真实世界喜炎平注射液治疗3846例细菌性肠道感染患者临床用药特征分析
    史卜文, 李利寻, 谢雁鸣, 王志飞, 王淇
    2023, 20(9): 1017-1021.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061

    摘要 ( 86 )   PDF(1645KB) ( 93 )  
    目的 明确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细菌性肠道感染的临床用药特征,为该药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6日至2019年6月1日全国14家三甲医院临床信息系统中3 846例使用喜炎平注射液的细菌性肠道感染的患者,对临床一般用药记录信息、诊断方案信息、一般治疗信息及合并用药信息采用频数统计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1~3岁最多(2 378例);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合并疾病类型分析中前3位包括其他形式心脏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代谢疾病。联合用药方面,联合西药类别以其他心脏病用药、肝素类药、第三代头孢菌素药、黏液溶解药、H2-受体拮抗药等为主;联合中药类别以清热剂、清热解毒剂为主。西药类别联合抗生素药物中最常见的是第三代头孢菌素、青霉素。结论 通过合并疾病和关联规则发现,细菌性肠道感染患者还可能会合并或继发其他心脏疾病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应注意检查患者是否出现此类疾病;使用喜炎平注射液时要注意避免药物联合应用导致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质子泵抑制剂预防胆胰外科围术期应激性黏膜病变的合理性评价
    黎杏仁, 沈爱宗, 苏丹
    2023, 20(9): 1022-1026.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741

    摘要 ( 86 )   PDF(1342KB) ( 116 )  
    目的 调查胆胰外科围术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预防应激性溃疡(SU)的情况,评价其合理性,为PPIs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收集某院2020年6月1日至8月31日胆胰外科围术期使用了PPIs 的患者信息,统计PPIs的使用率、用药指征,随后评价有用药指征病例的药物遴选、用药时机、用法用量等情况。结果 623例次手术,有530例次478名患者预防使用了PPIs(85.07%)。其中无PPIs用药指征的为268例次(50.57%),262例次有用药指征病例产生不合理用药情况642例次(98.32%),主要为遴选药物不适宜、用药时机不适宜、用药频次不适宜、疗程过长等,仅11例次(1.68%)相对合理。结论 该院胆胰外科围术期使用 PPIs 预防SU不合理现象显著,医师应从严把控用药指征,药师应加强前置性处方审核,共同促进药物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麻精药品临床管理安全相关风险因素研究
    袁偲偲, 王广燕, 李轶凡, 李瑞莲, 杜博冉, 冯欣
    2023, 20(9): 1027-103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37

    摘要 ( 73 )   PDF(1376KB) ( 89 )  
    目的 采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法探索麻精药品在临床管理与使用中的安全相关风险因素。方法 在北京妇产医院建立麻精药品管理与使用错误防范策略研究组,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途径收集失效模式和风险因素,应用FMEA法对其严重程度(S)、发生频率(O)和发现指数(D)进行评分,确定风险优先级数(risk priority numbers,RPN),并针对RPN评分>100的高风险因素制订管理和防范策略。结果 基于FMEA分析结果,麻精药品全生命周期中存在RPN>100的高风险因素10个(共23个);其中患者用药环节包含4个,药品生产环节包含2个,而管理制度、信息系统、药品管理和药品使用等4个环节中各存在1个高风险因素。结论 利用FMEA法可有效识别临床中麻精药品用药错误风险因素。通过完善管理体系、规章制度及质量目标管理等,持续优化医疗机构防范措施,保障麻精药品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人用药风险管理原则和措施
    朱愿超, 张亚同, 胡欣
    2023, 20(9): 1031-103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585

    摘要 ( 257 )   PDF(1250KB) ( 329 )  
    目的 探讨老年人用药风险的原因,并提出风险管理原则和措施。方法 从药动学特点、药效学特点、多重用药、用药依从性4个方面分析老年人用药风险高的原因,并阐述老年用药风险管理原则。结果 根据老年人用药风险管理原则,建立老年多学科工作团队,进行老年综合评估管理实践,探索建立老年人用药风险的主动管理措施。结论 基于老年人用药原则,积极探索主动用药风险管理措施是目前改善老年人多重用药问题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真实世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分析
    张立, 汪余嘉, 张玲玲, 陈家鑫, 林敏华, 林小惠, 聂雪坤
    2023, 20(9): 1035-1038.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40

    摘要 ( 101 )   PDF(1228KB) ( 132 )  
    目的 回顾性分析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简称“本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收集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本院ICIs治疗的患者,对其不良反应监护及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80例使用ICIs的患者中,发生免疫相关甲状腺功能损害7例(8.75%)、免疫相关性肺炎4例(5.00%)、免疫相关性皮肤损害3例(3.75%);仅67.50%病例有定期评估甲状腺功能,47.50%病例定期评估肾上腺皮质功能,50.00%病例定期评估心脏功能,不良反应监护存在不完善或未监护情况。结论 本研究中需临床干预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既往研究一致,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处置基本合理;临床药师通过加强对医院ICIs相关不良反应的监护及分析,可促进临床规范使用ICIs。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刘倩, 胡晶, 李博, 杨小静
    2023, 20(9): 1039-1045.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153

    摘要 ( 97 )   PDF(1523KB) ( 86 )  
    目的 探讨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网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5月19日,纳入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炎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以临床有效率(显效、有效均视作有效)、Hp根除率为主要结局指标,消化道症状改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次要结局指标提取并合并数据。使用GRADE证据质量分级系统进行单个结局指标的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4.1进行Meta分析,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单个研究的质量评价。结果 10篇随机对照研究、1 181例患者被纳入最终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炎其临床有效率(RR=1.20,95%CI 1.12~1.30,P<0.000 01)、Hp根除率(RR=1.16,95%CI 1.10~1.23,P<0.000 01)、消化道症状改善(SMD=-1.74,95%CI -2.85~-0.62,P=0.002)、炎症因子IL-6(SMD=-3.68,95%CI -5.72~-1.64,P=0.000 4)、炎症因子CRP(SMD=-2.09,95%CI -2.44~-1.73,P<0.000 01)、炎症因子TNF-α(SMD=-2.58,95%CI -3.11~-2.06,P<0.000 01)、不良反应发生率(RR=0.89,95%CI 0.60~1.32,P=0.55)。结论 在治疗Hp相关性胃炎时,荆花胃康胶丸和四联疗法联用在临床有效率、Hp根除率、消化道症状缓解、炎症因子的改善等方面效果优于单用四联疗法,中西联用方案和单用四联方案在不良反应方面无区别。由于目前临床研究质量不高,以上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进一步证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开灵口服制剂安全性风险分析
    于洪礼, 于冬梅, 肖爱丽, 朱兰, 宋海波
    2023, 20(9): 1046-1048.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76

    摘要 ( 173 )   PDF(687KB) ( 186 )  
    目的 通过对清开灵口服制剂安全性风险的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及国内外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中清开灵口服制剂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监管机构发布的有关清开灵口服制剂风险控制措施等进行分析。结果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共收到涉及清开灵口服制剂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7 185例,累及胃肠系统、皮肤、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器官;文献报道的清开灵口服制剂不良反应/事件累及系统-器官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的报告数据基本一致。结论 清开灵口服制剂相关不良反应涉及多个系统-器官,临床应关注清开灵口服制剂相关不良反应,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使用托珠单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分析
    李婧, 徐烨, 刘冉佳, 潘晨, 崔向丽
    2023, 20(9): 1049-1053.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214

    摘要 ( 92 )   PDF(1323KB) ( 85 )  
    目的 探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使用托珠单抗导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在本院使用托珠单抗治疗新冠后发生ADR的病例,总结托珠单抗引起的ADR特点;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23年1月31日托珠单抗导致ADR的病例报道,对纳入病例的高危因素、给药方案、其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用药、ADR特点及临床结局等进行分析。结果 本院使用托珠单抗共48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7例于用药后5[四分位距(IQR)1~7]d左右发生ADR,包括6例次(85.74%)血小板减少、3例次(42.86%)感染、1例次(14.29%)肝功能异常。住院中位时长为19(IQR 16~41)d,4例(57.14%)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文献检索纳入14篇病例报道,共计30例ADR,ADR在接受首剂托珠单抗后11(IQR 4~14.5)d左右发生,包括16例次(53.33%)感染、9例次(30%)肝损伤、5例次(16.67%)肠溃疡/肠穿孔、3例次(10%)血小板减少等。患者住院中位时长为29(IQR 19~50)d,9例(30%)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使用托珠单抗期间应警惕感染、肝损伤、血小板减少等ADR,及时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左乙拉西坦不良反应分析
    梁栋, 罗莉, 程均祥
    2023, 20(9): 1054-105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719

    摘要 ( 159 )   PDF(1494KB) ( 193 )  
    目的 分析左乙拉西坦致药品不良反应(ADR)情况和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1999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1日,对左乙拉西坦致ADR的个案报道进行分析。结果 共获得文献77篇,纳入患者85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48例。使用左乙拉西坦后出现ADR最短时间为用药后5 min,最长为4年,63.53%发生在用药后30 d内。左乙拉西坦致ADR主要涉及精神异常(28.42%)、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7.89%)、血液和淋巴系统异常(13.68%)。在85例患者中,55例患者仅作停药处理后痊愈或好转。结论 左乙拉西坦可引发一些新的及严重的ADR,需提高医务工作者对其所致ADR的认知,加强其用药过程监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盐酸拉贝洛尔片致妊娠期高血压伴银屑病患者皮疹加重1例分析
    张晴, 朱磊, 蔺存莲, 解沛涛, 杨俊丽, 苏长海
    2023, 20(9): 1060-1063.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42

    摘要 ( 93 )   PDF(1307KB) ( 97 )  
    目的 探讨盐酸拉贝洛尔片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加重银屑病病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1 例盐酸拉贝洛尔片加重妊娠期高血压伴银屑病的治疗过程,结合文献资料,探讨盐酸拉贝洛尔片引起皮疹的作用机制及特点。结果 盐酸拉贝洛尔片加重妊娠期高血压伴银屑病病情,使患者皮疹症状加重。结论 特殊人群银屑病的治疗过程中需敏锐识别药品不良反应,β受体阻滞剂对于伴银屑病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要谨慎使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有毒中草药炮制减毒方法研究进展
    何佳, 金艳, 赵玉洋, 周骏辉, 李晓琳, 袁媛, 付璐
    2023, 20(9): 1064-107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24

    摘要 ( 91 )   PDF(1386KB) ( 120 )  
    目的 针对目前我国有毒中草药炮制减毒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后续同类研究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古今有毒中草药炮制减毒方法进行总结,并分析不同药用部位常用炮制减毒方法的异同。结果 常用有毒中草药减毒炮制方法包括净制减毒法、炒制减毒法、辅料共制减毒法、祛油制霜减毒法等。按其药用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根及根茎类、果实种子类及树脂类等。不同药用部位的炮制方法存在一定差异,如根与根茎类药物常使用蒸煮炮制减毒,油脂含量丰富的果实种子类药物需要祛油制霜减毒。结论 炮制减毒的目的为去除有毒成分、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但大多数有毒中草药毒性成分、药效成分暂不明确,这也导致了减毒炮制方法的可行性遭到质疑。后续应明确炮制减毒机制、优化炮制条件,平衡毒性与药效的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靶向CD47治疗淋巴瘤研究进展
    何慧珍, 郭轶先, 孙婉玲
    2023, 20(9): 1071-1077.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332

    摘要 ( 71 )   PDF(1452KB) ( 65 )  
    CD47是近年淋巴瘤治疗中的新兴免疫检查点之一,最重要的作用是在多种通路调控下与巨噬细胞SIRP α受体相互作用,从而抑制巨噬细胞的免疫杀伤作用,使肿瘤细胞达到免疫逃逸。CD47阻断分子种类繁多,其中CD47单克隆抗体最先应用于临床,由于其突出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事件,进一步发展了选择性SIRP α抗体、双克隆抗体等新型药物及联合用药。本文主要综述了CD47分子在淋巴瘤治疗的调控通路、生物学机制、不良反应、相关药物等临床研究进展,以期通过CD47阻断剂的创新药物及联合用药,进一步提高CD47阻断剂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万古霉素所致类过敏与过敏反应的鉴别研究进展
    臧天颖, 刘炳阳, 唐晓军
    2023, 20(9): 1078-108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30

    摘要 ( 98 )   PDF(1199KB) ( 110 )  
    万古霉素(vancomycin)属于糖肽类抗生素,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是治疗耐药性革兰阳性菌感染最有效的抗生素之一,其控制难治性感染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多种不良反应。其中,以红人综合征(red man syndrome, RMS)为代表的类过敏反应、Ig-E介导的超敏反应即过敏反应发生率均较高,临床后果严重,且两者临床表现、诊断方式类似,均需及时识别、干预。但2种反应发生后的治疗方法及后续是否可继续应用万古霉素有所不同,因此两者的预防、诊断及鉴别诊断十分重要。针对RMS、Ig-E介导的超敏反应的异同,本文回顾了既往相关文献,并对两者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高风险人群识别、预防方式、治疗措施做出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