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第20卷第7期目录
    2023, 20(7): 0-0. 
    摘要 ( 148 )   PDF(475KB) ( 1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药及其活性成分抗肿瘤作用研究专栏
    定量蛋白组学揭示雷公藤红素抗卵巢癌的作用机制
    马启宏, 史渊源, 陈芳芳, 吴康, 卜子轩, 卢天公
    2023, 20(7): 721-727.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197

    摘要 ( 85 )   PDF(3154KB) ( 62 )  
    目的 探讨雷公藤红素对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细胞增殖及迁移实验,明确雷公藤红素抗卵巢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能力;利用定量蛋白组学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表达蛋白,解析雷公藤红素对卵巢癌的作用机制;通过体外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雷公藤红素对卵巢癌细胞EMT标志物(Cadherin)、细胞迁移关键蛋白(CD44与HMGB)的表达水平,以及对细胞活性氧(ROS)诱导水平的影响。结果 雷公藤红素显著抑制SKOV3及OVCAR3细胞增殖及迁移的能力。通过蛋白组学研究发现,经过雷公藤红素处理后,共有396个DEPs 被鉴定出来(126个上调,270个下调)。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均显示雷公藤红素多靶点的抗肿瘤活性与细胞迁移、炎症、缺氧等生物过程密切相关。雷公藤红素下调N-cadherin,上调E-cadherin的表达抑制EMT,抑制CD44与HMGB1、HMGB2的表达来抑制卵巢癌细胞伤口愈合。此外,雷公藤红素诱导ROS的产生。结论 雷公藤红素具有多靶向抗卵巢癌活性,其可通过抑制EMT过程并诱导ROS的产生,抑制细胞迁移与增殖,发挥抗卵巢癌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联合紫杉醇抑制人乳腺癌细胞活力及侵袭转移的研究
    严亦舒, 赵岩, 卢天公, 孙震晓
    2023, 20(7): 728-73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243

    摘要 ( 51 )   PDF(1974KB) ( 53 )  
    目的 探究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G)与紫杉醇(PTX)联合抗人乳腺癌细胞活力及侵袭转移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EG、PTX单独及联合作用对人乳腺癌MCF 7、MDA-MB-231细胞活力的影响,以联合指数(CI)值判断药物联合作用效应;Transwell实验检测两药联用对人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转移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 EG和PTX均能明显抑制人乳腺癌MCF 7、MDA-MB-231的细胞存活(P<0.01),在实验浓度下两药联用具有协同效应;EG(240 mmol·L-1)、PTX(5 nmol·L-1)联合用药可明显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P<0.01);两药联用能明显下调人乳腺癌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MMP2MMP9P<0.01),EMT相关基因VimentinP<0.01)和SnailP<0.01,P<0.05)的转录水平,上调CDH1(MCF 7细胞)和下调CDH2(MDA-MB-231细胞)基因的转录水平(P<0.01)。结论 EG与PTX联用可协同抑制人乳腺癌细胞活力及侵袭转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EGFR的抗肺腺癌中药筛选及其体外作用研究
    余悦华, 赵岩, 卢天公, 孙震晓
    2023, 20(7): 735-741.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273

    摘要 ( 56 )   PDF(2480KB) ( 68 )  
    目的 基于肺腺癌特异性靶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利用TCMSP数据库及分子对接技术虚拟筛选出可能具有抗肺腺癌作用的中药或中药部位,并探究其体外抗肺腺癌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TCMSP数据库中经过类药和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excretion,ADME)筛选的中药小分子化合物与EGFRL858R/T790M/C797S突变体进行分子对接,虚拟筛选出可能具有抗肺腺癌作用的中药或中药部位;MTT法进行初步的抗肺腺癌活性验证和体外筛选,根据对人肺腺癌细胞NCI-H1975与人肺成纤维细胞HPF的区别细胞毒作用进一步筛选出潜在的抗肺腺癌中药或中药部位;流式细胞术检测潜在抗肺腺癌中药或中药部位对NCI-H1975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连翘提取物和知母总皂苷对于EGFR及其下游靶点AKT的蛋白表达及磷酸化的影响。结果 虚拟筛选出候选抗肺腺癌中药8味(肉豆蔻、连翘、百部、半边莲、郁金、荜茇、玉竹、知母)和中药部位3个(百部生物碱、知母总皂苷、绞股蓝总皂苷);体外实验研究发现,知母、连翘提取物及百部生物碱、知母总皂苷对人肺腺癌细胞NCI-H1975细胞毒作用较强,作用呈一定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同等剂量下连翘提取物和知母总皂苷对HPF的细胞毒作用较弱,对人肺腺癌和肺成纤维细胞具有一定区别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其能诱导NCI-H1975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及细胞凋亡并抑制EGFR-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结论 基于肺腺癌特异靶点,利用中药及中药成分数据库通过分子对接等手段可以虚拟筛选抗肺腺癌中药或中药部位,通过体外实验进一步筛选对肺腺癌及肺正常细胞有区别作用的中药或中药部位,并揭示其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与临床研究
    基于斑马鱼模型的杠柳毒苷肝毒性评价
    陈林珍, 王璇, 张晓朦, 马志强, 陆珊, 吴嘉瑞, 赵崇军, 张冰
    2023, 20(7): 742-748.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022

    摘要 ( 47 )   PDF(2887KB) ( 45 )  
    目的 基于斑马鱼模型初步探讨杠柳毒苷的毒性靶器官和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将斑马鱼(4 days post fertilization,4 dpf)暴露于不同浓度(低浓度1 μg·mL-1,高浓度1.5 μg·mL-1)的杠柳毒苷溶液中24 h,统计杠柳毒苷对斑马鱼的致死率;10%致死剂量下(<LC10)暴露24 h后,基于肝脏面积变化,吖啶橙染色,肝脏组织病理切片,谷丙转氨酶(ALT)与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变化等指标评价杠柳毒苷的肝毒性;通过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预测杠柳毒苷肝毒性潜在作用机制,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RT-PCR)对预测靶点进行验证。结果 杠柳毒苷对斑马鱼的亚致死浓度(LC10)为1.612 6 μg·mL-1,亚致死浓度暴露条件下,与空白组相比,杠柳毒苷能够引起斑马鱼肝脏面积减小和明显的肝脏细胞凋亡,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杠柳毒苷能够诱导肝细胞出现结构排列松散紊乱以及明显空泡化等病理特征。此外,杠柳毒苷能够显著升高斑马鱼ALT、AST活性,证明杠柳毒苷对斑马鱼模型有显著的肝毒性;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杠柳毒苷诱导肝毒性与21个潜在作用靶点相关,PPI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排名前5位的靶点为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热休克蛋白(HSP)90AA1、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一氧化氮合酶3(NOS3)、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KEGG结果显示杠柳毒苷肝毒性可能与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钙(Calcium)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相关,RT-PCR进一步验证以上预测结果。结论 杠柳毒苷可能是通过影响HIF-1信号通路与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引发肝毒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麦冬皂苷D对小鼠力竭游泳抗疲劳作用的研究
    沈宁宁, 刘昱甫, 茹毅, 师卓, 杨春启, 倪喆鑫, 肖成荣, 马增春, 王宇光, 高月
    2023, 20(7): 749-753.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053

    摘要 ( 37 )   PDF(1543KB) ( 57 )  
    目的 通过力竭游泳构建小鼠疲劳模型,观察麦冬皂苷D的抗疲劳作用。方法 本次实验共分3批进行。第1批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游泳模型组,麦冬皂苷D低(20 mg·kg-1)、中(40 mg·kg-1)和高(60 mg·kg-1)剂量组,在连续灌胃给予受试药物1周后,第7天通过负重游泳实验评价抗疲劳活性,次日通过非负重游泳实验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甘油三酯(TRIGL)和尿素氮(UREAL)。第2、3批小鼠按上述剂量给药1周后进行非负重游泳实验,采用血乳酸检测等技术手段,分析麦冬皂苷D高、中、低剂量对小鼠体重、血乳酸、肝糖原的影响。结果 与游泳模型组比较,灌胃麦冬皂苷D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延长、肝糖原含量升高、血清CK水平下降、血清TRIGL含量升高、游泳后血乳酸曲线下面积下降,上述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UREAL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麦冬皂苷D能明显增强小鼠运动耐力,并显著减少小鼠体内的乳酸堆积,增加肝糖原储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脯氨酸丹参素冰片酯对小鼠急性毒性研究
    王荣, 刘自群, 王娜娜, 谭雄, 张怡心, 杨宽, 秦蓓
    2023, 20(7): 754-757.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529

    摘要 ( 39 )   PDF(2007KB) ( 55 )  
    目的 探究抗高血压1类新药脯氨酸丹参素冰片酯的急性毒性,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24只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和给药组,根据脯氨酸丹参素冰片酯溶液的最大浓度(150 mg·mL-1),单次灌胃,连续观察7 d,记录小鼠毒性反应、体重及饮食饮水量,7 d后小鼠处死,观察主要脏器变化,测定心、肝、肾、肺脏等主要脏器指数,HE染色观察脏器病理性改变。结果 实验过程中,脯氨酸丹参素冰片酯给药后小鼠均未出现死亡。与溶剂对照组相比,脯氨酸丹参素冰片酯给药后7 d内,小鼠活动、体重、饮食饮水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给药组肝、肾、肺脏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溶剂对照组小鼠相比,雄性小鼠给药组心脏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而雌性小鼠给药组的心脏指数具有显著降低(P<0.05),且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结论 测得脯氨酸丹参素冰片酯对小鼠灌胃的最大耐受量为3 000 mg·kg-1。脯氨酸丹参素冰片酯毒性小,安全性较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类叶升麻苷大鼠安全性评价
    聂雨楠, 张丽, 邵明香, 高莉, 闫明
    2023, 20(7): 758-762.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344

    摘要 ( 32 )   PDF(1455KB) ( 42 )  
    目的 通过单次给药和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初步评价类叶升麻苷的安全性,为深入全面开展其安全性评价奠定了基础。方法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SD大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和给药组(5 000 mg·kg-1),经口单次给药,观察并记录14 d内大鼠一般临床症状、死亡情况、体重;对主要脏器进行肉眼观察。重复给药毒性试验,SD大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类叶升麻苷低(100 mg·kg-1)、中(500 mg·kg-1)、高(2 000 mg·kg-1)剂量组,每组30只,连续给药28 d,恢复28 d,观察并检测一般临床症状、体重、摄食量、尿常规等相关指标。结果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中各动物无死亡、无异常、与溶媒对照组相比,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脏器组织无肉眼可见病变。重复给药毒性试验中,与溶媒对照组相比,大鼠体重、摄食量、凝血指标、脏器湿重及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血液学、肝功能和肾功能无毒理学影响,高剂量组脏器组织未见明显给药相关组织病理学改变;高剂量组雌性动物尿常规中出现白细胞、酮体阳性检出率偏高(P<0.05或P<0.01),存在可逆性。结论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中,类叶升麻苷单次给药最大耐受剂量(MTD)>5 000 mg·kg-1,重复给药毒性试验中,类叶升麻苷无明显毒性反应剂量(NOAEL)为500 mg·kg-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吲达帕胺片仿制药及其参比制剂溶出曲线比对评价研究
    傅孟君, 姚慧慧, 朱克旭, 王馨远, 姚尚辰
    2023, 20(7): 763-768.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058

    摘要 ( 53 )   PDF(1698KB) ( 65 )  
    目的 对不同厂家吲达帕胺片仿制药及其参比制剂的溶出曲线进行比对研究。方法 采用溶出度测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3家企业吲达帕胺片仿制药及其参比制剂在不同pH溶出介质中的溶出量,并绘制溶出曲线,色谱柱为Agilent Poroshell 120 SB-C18,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45∶55∶0.1),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为240 nm,柱温为40℃,进样量为5 μL。溶出采用桨法,溶出介质体积为900 mL,转速为50 r·min-1,分别以水、pH 1.2盐酸溶液、pH 4.0醋酸盐缓冲液、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出介质,并通过计算相似因子(f2)评价溶出曲线的相似性。结果 在不同的溶出介质中,仅个别厂家仿制药与参比制剂的溶出曲线基本相似,多数厂家的仿制药与参比制剂相比均不相似。结论 不同厂家生产的吲达帕胺片溶出情况有一定差异,建议有关厂家对影响制剂溶出度的辅料及生产工艺等进行改进,以期进一步提高仿制药的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UPLC-PDA切换波长法测定柴胡-白芍药对水煎液7种主要成分的含量
    吴玲芳, 田伟, 马永犇, 高乐, 孙铮, 王鑫国, 牛丽颖
    2023, 20(7): 769-77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715

    摘要 ( 28 )   PDF(1448KB) ( 44 )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PLC-PDA)切换波长法同时测定柴胡-白芍药对水煎液中7种主要成分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C和柴胡皂苷D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 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00 mm, 1.7 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1%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 0.2 mL·min-1;检测波长分别为210(柴胡皂苷A、C、D)、237(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278 nm(没食子酸),柱温30℃;进样量8 μL。结果 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C和柴胡皂苷D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8~0.18 μg(r=0.999 9)、0.047~0.47 μg(r=1)、0.52~5.18 μg(r=0.999 9)、0.021~0.21 μg(r=0.999 9)、0.043~0.43 μg(r=0.999 9)、0.073~0.73 μg(r=0.999 9)、0.042~0.42 μg(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n=9)均在99.97%~101.47%,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结论 所建立的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快捷、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柴胡-白芍药对水煎液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匮肾气丸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研究
    左泽平, 田颖颖, 徐意, 姜克武, 杨硕, 杨海润, 张志聪, 曹欣垚, 吴笑如, 王志斌
    2023, 20(7): 775-782.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512

    摘要 ( 91 )   PDF(2219KB) ( 85 )  
    目的 研究经典名方金匮肾气丸单次给药毒性和26周重复给药毒性反应,为其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最高配制浓度和最大可给药剂量灌胃ICR小鼠(11.2 g·kg-1 BW,相当于临床人用剂量的102倍),观察给药后14 d动物毒性反应;SD大鼠随机分为平行对照组和金匮肾气丸高、中、低剂量组(5.6、2.8、1.4 g·kg-1 BW,分别相当于临床人用剂量51、25.5、12.75倍),连续灌胃26周,检测给药13周、26周,以及在4周恢复期动物体重和摄食量的变化,采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液学和凝血指标等变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并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来评价药物的潜在毒性反应、毒性的可逆性,以及可能的继发和/或延迟效应。结果 金匮肾气丸单次给药毒性试验给药后和14 d观察期小鼠未出现动物死亡和异常症状,最大给药量(MFD)为11.2 g·kg-1 BW(相当于临床人用剂量的102倍);金匮肾气丸大鼠连续灌胃26周,SD大鼠一般状态、血常规及血生化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病理检查未见与药物毒性相关的主要脏器组织形态学改变,停药后未见药物延迟性毒性反应,无不良反应剂量(NOAEL)为5.6 g·kg-1 BW·d-1(为临床人用剂量的51倍)。结论 金匮肾气丸最大给药量未见急性毒性反应,长期给药未出现潜在/继发/延迟性毒性反应,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结重痛轻凝胶贴膏的成型性及治疗乳腺增生作用机制研究
    苏月芬, 郑婧柔, 宫贺, 谢广通, 张洁, 赛春梅
    2023, 20(7): 783-79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569

    摘要 ( 41 )   PDF(2401KB) ( 45 )  
    目的 优化基质处方,制备乳腺结重痛轻凝胶贴膏剂,并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其治疗乳腺增生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以初黏力、持黏力及综合感官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对乳腺结重痛轻贴膏的基质处方进行优化,考察凝胶贴膏的成型性。借助网络药理学,通过TCMSP、Targetnet、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检索获取该制剂活性成分和乳腺增生的作用靶点,利用Venny工具筛选交集靶点,并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运用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分析,并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KEGG和GO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借助AutoDockTools和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正交试验优选出乳腺结重痛轻凝胶贴膏基质处方为溶胀比1∶40的卡波姆20 mL,3 g·mL-1的药液20 mL,甘油7 mL,0.1 g·mL-1的对羟基苯甲酸甲酯1.5 mL。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出结重痛轻方的有效成分45个,以及活性成分与乳腺增生的交集靶点49个,包括ESR1、EGFR等,参与调节Pathways in cancer、Proteoglycans in cancer、Chemical carcinogenesis-receptor activation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经分子对接发现,主要活性成分木犀草素、山柰酚与核心靶点EGFR、AR结合能力较强。结论 按照最佳工艺制备的乳腺结重痛轻凝胶贴膏外观涂布均匀,具有良好的黏附性与赋形性,可为进一步的工艺开发提供参考。乳腺结重痛轻方可能通过调控EGFR、AR、STAT3等关键靶点,干预EGFR/PI3K/Akt、JAK/STAT等信号通路,从调节激素水平、细胞周期、抑制血管生成等方面发挥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全与合理用药
    维生素B6注射剂安全性风险分析
    杨乐, 夏东胜, 王涛
    2023, 20(7): 791-79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067

    摘要 ( 188 )   PDF(1285KB) ( 213 )  
    目的 分析维生素B6注射剂(维生素B6注射液、注射用维生素B6)的安全性风险,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2004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月31日)、以及其他国内外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的不良反应报告以及国内风险控制措施等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 应关注维生素B6注射剂相关的全身性不良反应、皮肤及其附件、胃肠系统等相关风险。结论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加强维生素B6注射剂的安全性监测,及时完善产品说明书,促进药品的临床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辅酶Q10注射剂上市后安全性分析
    孟康康, 刘赛月
    2023, 20(7): 795-798.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047

    摘要 ( 128 )   PDF(1354KB) ( 138 )  
    目的 分析辅酶Q10注射剂的安全性监测数据,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4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6月30日国内文献数据库中辅酶Q10不良反应/事件报道及国内药品说明书等相关资料进行检索与分析。结果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收到辅酶Q10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3 097例,严重报告320例(占10.4%),严重病例的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免疫功能紊乱和感染均显著高于总体病例;应关注辅酶Q10注射剂的严重过敏反应,药品说明书安全性提示不充分。结论 医疗机构应及时关注已发布新修订说明书中更新的安全性信息,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药品生产企业应切实履行药物警戒职责,采取有效风险控制措施,降低药品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厚朴排气合剂治疗术后早期肠麻痹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张蕾, 吕健, 谢雁鸣
    2023, 20(7): 799-806.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1066

    摘要 ( 59 )   PDF(1498KB) ( 69 )  
    目的 系统评价厚朴排合剂治疗早期术后肠麻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21年4月30日,汇总厚朴排气合剂医治术后早期肠麻痹的RCT试验,最后结合Cochrane5.1版评价手册的标准以RevMan 5.3版评价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Meta分析的13个研究共涉及患者1 836例,其中试验组患者1 199例,对照组患者637例。Meta分析显示,在缩短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方面,厚朴排气合剂联合常规治疗优于单用常规治疗[MD=-8.41, 95%CI(-10.37, -6.45), P<0.000 01];在缩短肠鸣音恢复时间方面,厚朴排气合剂联合常规治疗优于单用常规治疗[MD=-5.13, 95%CI(-6.39, -3.87), P<0.000 01];在缩短首次排便时间方面,厚朴排气合剂联合常规治疗优于单用常规治疗[MD=-11.79, 95%CI(-15.14,-8.44), P<0.000 01],厚朴排气合剂优于空白对照[MD=-5.27, 95%CI (-7.10, -3.45), P<0.000 01];在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厚朴排气合剂联合常规治疗优于单用常规治疗[MD=-2.35, 95%CI(-3.08,-1.62), P<0.000 01]。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多数表现为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症状较轻,未作处置,症状消失。结论 基于当前可使用的数据和方法,厚朴排气合剂联合常规治疗或单用来治疗术后早期肠麻痹时,能缩短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且多数不良反应症状相对较轻,并可自行消失。由于当前所纳入研究质量不高,尚不能提供高质量证据证实其临床疗效,需要更多设计良好、规模较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加以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菌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自动监测与评价研究
    黄翠丽, 高奥, 王嘉熙, 郭海丽, 徐晓涵, 程吟楚, 郭代红
    2023, 20(7): 807-811.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348

    摘要 ( 114 )   PDF(1401KB) ( 108 )  
    目的 了解住院人群中抗菌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征和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 利用临床药物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Ⅱ( ADE-ASAS-Ⅱ) 回顾性监测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住院患者电子医疗数据,自动识别符合标准患者并报警,对报警患者人工评判后,分析抗菌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征、药品分布和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监测住院患者共计86 452例,系统报警1 606例,经判定阳性病例204例,平均年龄为(62.8±15.46)岁,血小板减少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7 d内,共189例(92.65%)。涉及药物11类22种,以头孢菌素类致血小板减少症最多,135例(66.20%);位居前3位药物分别是头孢哌酮舒巴坦39例(19.12%)、头孢呋辛32例(15.69%)、氟氧头孢21例(10.29%)。30例可能引起重度血小板减少的药物以美罗培南最多(20%)。合并肝功能异常(OR=3.17,95%CI:1.07~9.38)、入住ICU(OR=3.17,95%CI:1.19~8.46)、联用抗菌药物(OR=3.28,95%CI:1.38~7.79)和联用抗血栓形成药(OR=2.80,95%CI:1.11~7.07)的患者发生重度血小板减少的风险较高。针对血小板减少,临床上仅停药处理有145例,其余给予治疗药物以地塞米松(28例)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25例)较多。结论 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抗菌药物较多,临床在应用这些药物时,要密切关注患者临床表现和监测血小板计数,加强对高危人群及联用高危药物的预警防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肠外营养个体化给药实践评价
    陈婕, 秦侃
    2023, 20(7): 812-816.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036

    摘要 ( 62 )   PDF(1378KB) ( 73 )  
    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参与全营养混合液(TNA)组方设计,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给药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15日在某院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消化类疾病患者,分成临床药师参与设计的个体化全营养混合液输注组49例(个体化组)和营养药剂单瓶输注组56例(单瓶组)。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以及并发症、不良反应、住院天数等。结果 个体化组治疗前后前白蛋白、肌酐、视黄醇结合蛋白和C反应蛋白组内比较有差异,单瓶组前白蛋白和肌酐组内比较有差异(P<0.05)。2组治疗后尿素和前白蛋白有显著差异;单瓶组的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相较治疗前下降,个体化组出现上升趋势,2组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但是个体化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单瓶组(P<0.05),其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并发症发生率个体化组19.6%显著低于单瓶组6.12%(P<0.05);2组在营养支持天数[(14.66±7.15)d vs(10.41±8.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相关的不良反应报告。结论 个体化组相较于单瓶组具有良好的疗效,帮助临床了解药师参与肠外营养治疗给药方案给患者带来的获益,个体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师主导老年多重用药患者管理的思考和实践
    朱愿超, 赵明, 胡欣, 施红
    2023, 20(7): 817-821.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518

    摘要 ( 80 )   PDF(1322KB) ( 115 )  
    目的 阐明临床药师参与多重用药管理的重要性。方法 本院建立了老年多学科合作(MDT)管理团队,并开展了老年多重用药患者的会诊,开设了老年多重用药门诊,共同提高药物治疗管理水平。结果 根据本院药师在老年多重用药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管理中的实践,探索建立了标准化的老年多重用药患者的用药适宜性评估流程。结论 老年多重用药患者管理是老年药学的重要工作内容,应采取各种方法提高老年多重用药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例多元药物过敏急性胰腺炎患者行药物激发试验的药学监护
    刘婧, 夏亮, 张世杰
    2023, 20(7): 822-82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90

    摘要 ( 86 )   PDF(1197KB) ( 91 )  
    目的 探讨多元药物过敏急性胰腺炎患者行药物激发试验药学监护的策略,为多元药物过敏患者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多元药物过敏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会诊,对患者的既往过敏病史(对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丙基硫氧嘧啶过敏,先锋霉素V皮肤过敏试验阳性)进行评估分析,建议行药物激发试验明确药物过敏诊断,并根据患者病情及药物激发试验结果提出用药建议。结果 患者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进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规范化皮试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药物激发试验,结果为阴性,遂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3 g q8h)进行抗感染治疗,期间无过敏反应发生。治疗期间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全程药学监护。结论 药品过敏史评估与药物激发试验对于多元药物过敏患者抗菌药物选择策略十分重要,临床药师应结合临床实际与患者情况,协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全程药学监护,保证其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昔替尼片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晚期肾癌致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例分析
    王淑伟, 殷进军, 王冰, 宋彩萍, 杨福俊
    2023, 20(7): 825-828.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552

    摘要 ( 63 )   PDF(1261KB) ( 104 )  
    目的 分析阿昔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晚期肾癌致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方法 对1例应用阿昔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晚期肾癌致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1例患者因肾癌晚期接受阿昔替尼5 mg,每日2次联合特瑞普利单抗240 mg,静脉滴注,每2周1次,总生存期(OS)超过5年,无进展生存期(PFS)近4年,可见疗效显著。联合治疗2.5年后出现右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颅脑增强MRI、胸部增强CT、颈颅血管、双下肢动静脉、肾血管彩超均未见血栓,D-二聚体0.5 mg·L-1(在正常范围之内)及眼科相关检查排除其他眼部疾病,考虑阿昔替尼所致血栓栓塞不良反应,同时特瑞普利单抗有可能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怀疑加重阿昔替尼不良反应。停用阿昔替尼,给予按摩眼球,噻吗洛尔滴眼液滴眼降眼压,球后注射利多卡因注射液、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解痉,尿激酶溶栓,同时甲泼尼龙琥珀酸钠30 mg·d-1静脉滴注等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右眼视力未改善,随诊未出现其他眼部症状。结论 阿昔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晚期肾癌疗效显著,在联合用药期间,需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特征,警惕可能导致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氟替美维吸入粉雾剂致过敏性休克1例分析
    连玉菲, 邱学佳, 方灵芝, 张玥, 刘洪涛, 董占军
    2023, 20(7): 829-832.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298

    摘要 ( 62 )   PDF(1330KB) ( 78 )  
    目的 探讨氟替美维吸入粉雾剂致过敏性休克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某院1例使用氟替美维吸入粉雾剂导致过敏性休克的案例,结合诺氏不良反应评分,评价本次过敏性休克与怀疑药物的相关性。并通过文献回顾氟替美维吸入粉雾剂导致过敏性休克的原因及机制。结果 根据患者的病史,氟替美维诺氏不良反应相关性评分得5分(可能相关),考虑氟替美维致过敏性休克可能性大。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可能主要由氟替美维吸入粉雾剂中辅料乳蛋白所致,但不完全排除主成分乌美溴铵相关。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应常规询问过敏史,避免使用含有乳蛋白的吸入粉雾剂或其他药物,以免引起严重过敏反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致急性便秘1例分析
    秦桂兰, 周木子, 冀召帅, 毛乾泰, 艾超
    2023, 20(7): 833-835.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584

    摘要 ( 135 )   PDF(1169KB) ( 143 )  
    目的 通过分析使用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致急性便秘病例,提出该药的用药警戒。方法 对1例患者接受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治疗后发生急性便秘进行分析并提出用药建议。结果 患者仅使用1次0.5 mg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次日即出现急性便秘症状,经对症治疗后,便秘症状得到缓解。通过降低用量,未再发生便秘症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用药时间的关联性,考虑是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导致了患者的急性便秘。结论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用于减重,在我国属于超说明书用药范畴,大剂量可能会导致急性便秘,建议按照说明书要求从小剂量开始治疗,并告知患者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当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围孕期妊娠用药暴露风险评价与药学实践进展
    王然, 冯欣, 杜博冉
    2023, 20(7): 836-84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17

    摘要 ( 100 )   PDF(1254KB) ( 124 )  
    近年来,我国妊娠人群特点发生变化,孕期用药的比例相对较高,妊娠药物暴露风险也随之增加。围孕期药物暴露风险评价是保障孕期用药安全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围孕期药物暴露现状、药物与致畸风险及如何开展风险评价与药学服务等方面进行阐述,总结目前尚存的问题与挑战,为规范开展药学服务,完善我国风险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