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22, 19(9): 0-0. 
    摘要 ( 103 )   PDF(585KB) ( 1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真实世界的中成药用药规律挖掘专栏
    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肝癌患者的真实世界联合用药分析
    苏鑫鑫, 赵晓晓, 谢雁鸣
    2022, 19(9): 929-93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9.01

    摘要 ( 157 )   PDF(2497KB) ( 128 )  
    目的 分析真实世界中榄香烯乳注射液肝癌患者联合用药特征。方法 基于2003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数据库中全国21家医院,对使用榄香烯乳注射液中441例肝癌患者进行描述分析,通过采用Apriori算法建立模型和clementine12.0进行关联分析,分析肝癌患者人群特征和榄香烯乳注射液联合用药特征。结果 肝癌患者人群特征结果为肝癌患者的西医诊断为肝恶性肿瘤760例次(合并患者各次诊断结果),占比最多(22.66%),无中医诊断病例;入院科室中肿瘤诊疗中心102例,占比最多(23.13%);使用榄香烯乳注射液的肝癌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年龄为58.39岁,46~65岁患者数206例,占比最多(46.71%);患者住院时间中位数为24 d,28 d患者数占比最多(40.36%);104例出现病危,病危持续时间在≤1 d者100例(22.68%),269例出现病重,病重持续时间中位数为11 d;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占比最多;单次用药剂量≤200 mg患者数390例,占比最多(99.49%)。榄香烯乳注射液联合用药特征为其合并用药品种主要有维生素类、地塞米松、谷胱甘肽、康艾注射液、氨基酸类等;合并用药类别主要为血液代用品和灌注液、抗肿瘤药、免疫促进药、抗菌药、矿物质补充剂。同时通过复杂网络分析结果验证,榄香烯乳注射液联合用药结果与用药特征分析结果一致性较好。榄香烯乳注射液联合用药规律主要为辅助抗肿瘤和平衡体内基本需求的作用。结论 通过对使用榄香烯乳注射液的肝癌患者进行用药特征及复杂网络分析,均得出其一般与维生素类、地塞米松、谷胱甘肽、康艾注射液、氨基酸类等联合使用,根据联合用药的特征得出相关联合用药规律,可为药物的临床使用和深入分析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真实世界老年患者使用刺五加注射液的临床分析
    黄艳丽, 谢雁鸣, 王连心, 孙粼希, 刘峘, 庄鋆妮
    2022, 19(9): 935-93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9.02

    摘要 ( 169 )   PDF(1738KB) ( 98 )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电子医疗数据库分析老年患者使用刺五加注射液的临床应用特征,为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提供参考。方法 该研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中的关联规则,对全国24家大型三级甲等医院信息系统200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采集的电子医疗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年龄65岁及以上使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的住院患者,获得其一般情况、诊断信息、中西药联合用药等相关信息,通过统计描述与Apriori算法分析联合用药关联性。结果 使用刺五加注射液的老年患者共6 561例,以65~75岁的老年人为主,男性少于女性,主要西医诊断为高血压、脑梗死、冠心病等疾病,临床常见与乙酰水杨酸、单硝酸异山梨酯、硝苯地平等药物联合使用。合并用药方面,主要与血管保护药、心脏病治疗药、钙通道阻断药等联合使用。结论 刺五加注射液老年患者真实世界应用情况与该人群临床疾病诊断和药物使用情况相符,真实世界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其临床疗效较好。临床医生可谨慎参考并加强中医诊断与辨证施治,严格按照指南与药品说明书使用刺五加注射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真实世界榄香烯乳状注射液治疗肺癌临床应用特征研究
    赵晓晓, 谢雁鸣, 王连心
    2022, 19(9): 940-946.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9.03

    摘要 ( 88 )   PDF(2599KB) ( 75 )  
    目的 探索真实世界榄香烯乳状注射液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特征,为临床肺癌患者规范使用榄香烯乳状注射液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建立的电子病历多维数据仓库中提取2003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的21家医院电子病历,筛选至少使用1次榄香烯乳状注射液的肺癌患者数据,分析患者的基本特征、榄香烯乳状注射液临床使用情况和合并用药情况,统计疑似不良反应(包括疑似肝、肾功能损伤和疑似过敏反应)患者数量。另提取患者出院记录为“治愈”“好转”者,并采用Louvain聚类方法对其药物复杂网络进行分析,提取核心用药。结果 共收集1 856例使用榄香烯乳状注射液的肺癌患者,其中男性1 149例(61.91%)、女性686例(36.96%)、缺失21例(1%~13%);46~65岁患者共851例(45.85%),占比最高。榄香烯乳状注射液给药方式基本符合说明书规定,但存在医嘱开立不规范的情况。1 856例患者中存在疑似肝功能损伤12例,疑似肾功能损伤8例,疑似过敏反应患者10例。1 856例患者合并用药频次显示榄香烯乳状注射液常与肝素、利多卡因、氯化钾、维生素、地塞米松、胸腺肽等西药合并应用,与复方苦参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感冒清热颗粒等中药制剂合并应用,且结果经关联规则分析进一步验证。“治愈”“好转”患者复杂网络分析显示,核心处方包括榄香烯乳状注射液、肝素类、利多卡因、地塞米松、氯化钾、胸腺肽、维生素、氨溴索等药物。结论 榄香烯乳状注射液治疗肺癌的合并用药以抗肿瘤、抗菌、调节免疫、营养支持和改善肺功能为主,临床应用多数符合说明书用药规范,但本研究中发现临床医嘱显示存在超说明书用药,提醒临床注意规范医嘱开立。此外疑似不良反应混杂因素多,不能明确是否与榄香烯乳状注射液相关,需进一步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榄香烯乳状注射液治疗脑瘤人群临床特征及联合用药的复杂网络分析
    谭畅, 赵晓晓, 支英杰, 王连心, 谢雁鸣
    2022, 19(9): 947-953.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9.04

    摘要 ( 76 )   PDF(1979KB) ( 74 )  
    目的 探讨榄香烯乳状注射液治疗脑瘤人群的临床特征及联合用药情况,为临床治疗脑瘤的联合用药方案及用药安全性、疗效性、科学性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全国21家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库2003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使用榄香烯乳状注射液治疗502例脑瘤患者的临床信息,对患者的基本信息、中西医诊断及联合用药等进行分析;基于Louvain聚类方法对联合用药的复杂网络进行分析,探索治愈或好转的脑瘤患者使用榄香烯乳状注射液与其他中西药之间联合用药使用情况。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50.4岁,男女性别比例相对均衡;入院方式主要来自门诊,多为放疗中心;治愈和好转患者核心联用药物中,榄香烯乳状注射液常与甘露醇、肝素类、地塞米松、胸腺肽、氯化钾、维生素、复方苦参注射液、利多卡因、甘油联合应用。结论 榄香烯乳状注射液联合用药对脑瘤疾病的治疗有其规律可循且疗效明显;在安全性方面,榄香烯乳状注射液不会增加其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与临床研究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乌拉尔甘草与光果甘草化学成分差异
    陈佳, 聂黎行, 胡晓茹, 刘薇, 魏锋, 马双成
    2022, 19(9): 954-958.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9.05

    摘要 ( 80 )   PDF(1753KB) ( 69 )  
    目的 识别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俗称“乌拉尔甘草”)与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差异性化学成分,为甘草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MS)法对乌拉尔甘草及光果甘草化学成分进行检测,结合数据分析软件,以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OPLS-DA)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乌拉尔甘草及光果甘草的差异性化合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UHPLC-TQ-MS/MS)法进一步验证差异性化合物的准确性。结果 确定了光甘草定、新甘草苷、光甘草酚等11个化合物是乌拉尔甘草及光果甘草的差异性化学成分。结论 乌拉尔甘草与光果甘草部分化学成分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性化学成分对甘草质量标准制定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效液相-电喷雾检测法测定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中肌醇的含量
    钱忠义, 葛薇薇, 仇雅静, 许明哲
    2022, 19(9): 959-961.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9.06

    摘要 ( 71 )   PDF(1785KB) ( 64 )  
    目的 建立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中肌醇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电喷雾检测法。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NH2色谱柱(4.6 mm×250 mm, 5μm),流动相为乙腈-0.5%乙醇水溶液(90:10),流速为1.0 mL·min-1;采用电喷雾检测器,雾化温度为55℃;幂率为2.0;采样频率为5 Hz;过滤常数为10 s。结果 肌醇与蔗糖及其他峰之间均达到基线分离;肌醇质量浓度在0.090 8~1.815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线性方程为Y=331.85X-28.812,检测限为3μg·mL-1,定量限为13μg·mL-1。肌醇含量80%、100%和120%肌醇制备得到高、中、低对照品3种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99.4%、101.2%和101.6%。结论 所建方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单,适合作为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中肌醇含量测定的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剂量加味芍甘附子汤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干预作用及安全性研究
    李媛, 柏志义, 王海瑜, 钱唐亮, 王若伊, 康天伦, 杜梦梦, 白雪娇, 刘小平, 侯秀娟
    2022, 19(9): 962-966.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9.07

    摘要 ( 67 )   PDF(2377KB) ( 66 )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加味芍甘附子汤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炎性细胞因子和安全性指标的影响,研究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Wistar大鼠36只,根据体重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CIA模型组,对照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正常组常规饲养,其余各组复制CIA寒证模型后,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雷公藤多苷(6.25 mg·kg-1)灌胃,中药组加味芍甘附子汤低、中、高剂量(0.625、1.25、2.5 g·mL-1)灌胃,干预4周,测定各组大鼠关节炎症指数评分、踝关节滑膜病理学改变、外周血IL-6水平,心(肌钙蛋白)、肝(CK18、HMGB1、GLDH)、肾(NGAL、胱抑素C)早期预警及常规安全性指标。结果 干预4周后,加味芍甘附子汤中、高剂量组AI评分较CIA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病理结果显示加味芍甘附子汤各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关节腔狭窄、滑膜细胞增生、淋巴细胞浸润及关节面受损减轻;加味芍甘附子汤中、高剂量组血清IL-6水平较CIA模型组降低(P<0.05);各组大鼠外周血生化指标及CK18、HMGB1、胱抑素C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GLDH水平较正常组降低(P<0.05);对照组NGAL水平较正常组升高(P<0.05);对照组及低剂量组肌钙蛋白水平较正常组降低(P<0.05)。结论 不同剂量加味芍甘附子汤均未出现心、肝、肾脏毒性作用,并能减轻关节肿胀,降低IL-6水平,为后续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银杏叶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作用机制
    李媛媛, 刘胜伟, 任忠洋, 丁玲, 刘洁, 廖原
    2022, 19(9): 967-972.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9.08

    摘要 ( 103 )   PDF(2828KB) ( 107 )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银杏叶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潜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银杏叶高度活性化学成分,预测潜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CTD、TTD和Drugbank数据库检索AD相关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转换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并与AD相关靶点取交集,得到银杏叶抗AD的相关靶点。利用STRING11.0数据库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筛选关键基因,并通过软件Cytoscape 3.8.2中的“Clue GO”插件,对银杏叶治疗AD的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 共检测到银杏叶有效化学成分32种,有效成分靶标144个;AD相关靶点470个;取交集后获得银杏叶治疗AD的潜在靶点51个。活性成分β-谷甾醇、豆甾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主要作用于ALBPTGS2ESR1BCL-2等关键靶点,通过GABA能突触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发挥抗炎、抗氧化、抗凋亡、活血通络等功能治疗AD。结论 利用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探究银杏叶治疗AD的潜在作用机制,为银杏叶治疗AD以至扩大适应证的后续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射用炎琥宁的遗传毒性研究
    崔苗, 王涛, 宋延平, 杨彦平, 周欣
    2022, 19(9): 973-976.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9.09

    摘要 ( 112 )   PDF(1693KB) ( 90 )  
    目的 评价注射用炎琥宁的遗传毒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标准组合[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体外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试验]进行注射用炎琥宁的遗传毒性研究。Ames试验设注射用炎琥宁每皿50、158、500、1 581、5 000 μg 5个剂量;体外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设注射用炎琥宁0.125、0.250、0.5 mg·mL-1 3个剂量;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试验设注射用炎琥宁100、200、400 mg·kg-1 3个剂量,给药2 d,每日1次。结果 Ames试验,在代谢和非代谢活化条件下,注射用炎琥宁对组氨酸营养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TA98、TA100、TA102、TA1535和TA1537菌株菌落数无明显影响;体外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在代谢和非代谢活化条件下,注射用炎琥宁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L)细胞的染色体畸变数无明显影响;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试验,注射用炎琥宁对昆明小鼠的骨髓红细胞中微核数无明显影响。结论 注射用炎琥宁未见潜在的遗传毒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吡嗪酰胺诱导L02细胞脂质过氧化的作用研究
    刘梦醒, 刘媛, 杨敏, 罗季, 喻明丽, 王俊龙, 陈洁
    2022, 19(9): 977-981.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9.10

    摘要 ( 56 )   PDF(1708KB) ( 60 )  
    目的 研究吡嗪酰胺(pyrazinamide, PZA)对人正常肝细胞L02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探讨PZA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PZA溶液及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 NAC)处理L02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检测PZA及NAC对L02细胞的影响;检测L02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结果 MTT结果显示,PZA作用L02细胞24、48、72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 753.36、1 344.32、1 367.80 µg·mL-1,对细胞的抑制率具有一定浓度依赖性,其中3 125 µg·mL-1 PZA对细胞的抑制率有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125、625 µg·mL-1 PZA组细胞内ROS含量显著升高;625、3 125 µg·mL-1 PZA组细胞内MDA含量显著升高;125、3 125 µg·mL-1 PZA组细胞内SOD活力显著降低;与单用PZA组比较,10 mmol·L-1 NAC+125、625 µg·mL-1 PZA组细胞内ROS含量有降低趋势;10 mmol·L-1 NAC+625、3 125 µg·mL-1 PZA组细胞内MDA含量显著降低;10 mmol·L-1 NAC+625、3 125 µg·mL-1 PZA组细胞内SOD活力有升高趋势。结论 PZA可降低L02细胞抗氧化系统能力,诱导L02细胞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导致L02细胞凋亡,对肝细胞造成损伤。联合用药NAC后,可一定程度上减轻其肝损伤程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测多评法测定血塞通注射液中5种皂苷类成分
    王冰, 李冬梅, 王常顺, 冯亚楠, 刘永利
    2022, 19(9): 982-986.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9.11

    摘要 ( 70 )   PDF(1934KB) ( 53 )  
    目的 建立血塞通注射液中5种皂苷成分的一测多评含量测定方法(简称“一测多评法”),并对影响校正因子的因素进行考察。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HSS T3(2.1 mm×100 mm, 1.7 µm),流动相为乙腈与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03 nm,以人参皂苷Rg1为对照,建立其与三七皂苷R1及人参皂苷Re、Rb1、Rd的校正因子,利用该校正因子计算三七皂苷R1及人参皂苷Re、Rb1、Rd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利用外标法测定这4种成分的含量,比较两者的差异,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结果 采用校正因子计算的含量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用一测多评法对血塞通注射液进行质量控制是可行、准确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全与合理用药
    隋唐五代本草著作中用药警戒思想的探析
    姜皓, 张冰, 张晓朦, 林志健, 吕锦涛, 张丹
    2022, 19(9): 987-993.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9.12

    摘要 ( 148 )   PDF(2028KB) ( 125 )  
    目的 基于“识毒-用毒-防毒-解毒”警戒思想,梳理总结隋唐五代代表性本草著作中的用药警戒内容,为中药传统警戒思想的传承奠定基础。方法 以隋唐五代时期《新修本草》《本草拾遗》《食疗本草》《药性论》《日华子本草》《海药本草》为代表性本草著作,提取其中有关药物安全警戒的内容,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的代表作具有丰富的用药警戒思想与措施,对细化毒性分级程度、建立并发展食药禁忌体系、辨析药物来源、丰富配伍禁忌、特殊人群禁忌、炮制减毒等警戒内容都有特殊贡献。结论 隋唐五代是中药传统药物警戒思想的积累阶段,蕴含的药物警戒思想较为系统,在识毒与防毒两方面发展尤为突出,对用毒亦有一定创新,而对解毒的新认识较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开展中药注射剂安全性主动监测研究设计和质量管理的思考
    钟露苗, 杜娟, 邓华, 王亚锋, 仇萍, 曾令贵
    2022, 19(9): 994-998.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9.13

    摘要 ( 186 )   PDF(1641KB) ( 207 )  
    目的 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开展中药注射剂安全性主动监测的研究设计和质量管理提供思路。方法 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发生原因,借鉴文献研究中安全性主动监测现状,结合主动监测工作经验提出建议。结果 安全性主动监测设计要素包括全面调研政策与产品相关信息、确定与监测目标人群相关的因素、收集尽可能全面的用药信息、设置实现主动监测研究目标的评价指标、设计规范完整的数据采集表、选择科学适宜的数据管理和分析方法。主动监测研究的质量管理包括组建权责明确的研究团队、建立全面的标准操作流程并加强人员培训、选择恰当的数据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中心化的监查技术。结论 安全性主动监测研究为发现中药注射剂安全风险信号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为风险信号的评价与验证提供证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妇产科用米索前列醇片安全性风险分析及思考
    刘翠丽, 吴晨, 王涛
    2022, 19(9): 999-1001.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9.14

    摘要 ( 149 )   PDF(1467KB) ( 165 )  
    目的 分析妇产科用米索前列醇片的安全性风险,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 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和自建库起至 2021年12月31日国内外文献数据库中不良反应报告及国内风险控制措施等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和结论 米索前列醇片不良反应一般较轻,大多数不需要特殊处理,但需警惕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本品,关注本品的严重不良反应。药品生产企业应加强企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评价的主体责任,及时完善药品说明书安全性信息,必要时应主动开展上市后安全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丹黄祛瘀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赵晓晓, 刘福梅, 席俊羽, 史卜文, 谢雁鸣, 王连心
    2022, 19(9): 1002-1008.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9.15

    摘要 ( 70 )   PDF(2314KB) ( 82 )  
    目的 系统评价丹黄祛瘀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文电子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英文电子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自建库至2021年8月16日丹黄祛瘀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采取改良Jadad评分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另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3设立的评价标准和RevMan 5.4 软件对最终纳入的研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RCT文献,总样本量为1 411例(试验组813,对照组598)。纳入文献的干预措施为丹黄祛瘀胶囊+常规抗生素治疗vs常规抗生素治疗、丹黄祛瘀胶囊vs常规中成药治疗、丹黄祛瘀胶囊联合常规中成药治疗vs常规中成药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丹黄祛瘀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在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率(RR=1.40, 95%CI [1.13, 1.75] , P=0.003)、盆腔包块消失率(RR=1.55, 95%CI [1.19, 2.03] , P=0.001)、盆腔包块大小(MD=-1.03, 95%CI [-1.29, -0.77], P<0.000 01)、下腹压痛消失率(RR=1.56, 95%CI[1.18, 2.07] , P=0.002)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于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MD=-3.84, 95%CI [-6.46, -1.23], P=0.004)、血清TNF-α含量(MD=-29.11, 95%CI [-36.33, -21.89], P<0.000 01)方面优于对照组。而丹黄祛瘀胶囊联合常规抗生素治疗在降低1月内复发率方面与单纯抗生素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26, 95%CI [0.95, 1.65] , P=0.10)。安全性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丹黄祛瘀胶囊单用或联合对照组治疗慢性盆腔炎在消除临床症状体征、消除盆腔包块、减小盆腔包块大小、消除下腹压痛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明确,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可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受纳入文献质量和数量的限制,上述研究结果需高质量RCT研究加以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师参与华法林抗凝治疗对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
    温都苏, 孙建军, 王毅
    2022, 19(9): 1009-101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9.16

    摘要 ( 105 )   PDF(1715KB) ( 112 )  
    目的 评价药师主导的抗凝模式与其他抗凝模式对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关于药师主导的抗凝模式与医师或护士主导的抗凝模式比较的研究,检索日期为建库至2020年4月13日。终点事件包括目标治疗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TTR)、出血以及血栓形成事件。结果 共纳入23个研究,包含10 772例患者。结果显示药师主导的抗凝模式较其他模式能显著降低总出血、小出血和血栓事件的发生率,而TTR和大出血事件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按照干预类型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药师主导的模式较医师主导的模式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总出血、小出血和血栓形成事件的发生率。结论 与其他抗凝管理模式比较,药师主导的抗凝模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联素影响的Meta分析
    穆思聪, 王卓, 卢俊阳, 纪立伟, 柳鑫
    2022, 19(9): 1015-1018.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9.17

    摘要 ( 89 )   PDF(1611KB) ( 72 )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联素的作用。方法 系统检索万方数据、中国知网、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与Embase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4月30日)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调节脂联素的随机对照试验,依据PRISMA标准(Meta分析报告标准)进行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采用Cochrane标准进行质量评估,使用RevMan 5.3和Stata 14.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 纳入10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给予吡格列酮治疗能够显著升高血浆脂联素含量(8.65 μg·mL-1,95% CI,7.18 ~10.12 μg·mL-1)。与其他类降糖药物相比,吡格列酮治疗升高脂联素作用可能更为明显(4.92 μg·mL-1,95% CI, 3.27 ~6.58 μg·mL-1)。结论 与安慰剂或其他类降糖药物相比,吡格列酮能够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脂联素含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炎琥宁注射剂致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张静宇, 张媛媛, 王晶, 马博, 李文娟
    2022, 19(9): 1019-1022.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9.18

    摘要 ( 139 )   PDF(1575KB) ( 138 )  
    目的 探讨炎琥宁注射剂致儿童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10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2家医院使用炎琥宁注射剂的7 320例儿童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严重过敏反应(SA)诊断标准筛选出SA者和非SA者,将SA者纳入SA组(n=57),采用倾向评分匹配从非SA者中按1∶4比例匹配对照组(n=228)。比较2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原患疾病、炎琥宁用药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炎琥宁注射剂致SA的影响因素。结果 炎琥宁注射剂致儿童相关SA发生率为0.78% (57/7 320)。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患儿肌酐清除率、联合用药数目、给药剂量、输液浓度和预处理与SA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肌酐清除率<30 mL·min-1OR=2.336,95%CI:1.227~4.362,P=0.009)、联合用药数目≥3种(OR=2.147,95%CI:1.189~3.878,P=0.015)、超剂量用药(OR=3.708,95%CI:1.942~7.014,P=0.000)是炎琥宁注射剂引起SA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预处理(OR=0.473,95%CI:0.248~0.887,P=0.043)是保护因素。结论 肾功能不全、超剂量和高浓度用药、联合用药可增加炎琥宁注射剂致儿童相关SA发生风险,输液前后冲管可减少SA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患者胸腔镜术后镇痛使用风险调查及防范
    褚燕琦, 江永贤, 沈江华, 邢晓璇, 张青霞, 闫素英
    2022, 19(9): 1023-1026.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9.19

    摘要 ( 80 )   PDF(2069KB) ( 65 )  
    目的 通过调查老年胸腔镜术后镇痛泵管理使用情况,梳理使用风险环节,为医院完善术后镇痛管理及临床药师的镇痛药物重整和用药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2020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某院老年患者胸腔镜(部分)肺叶切除术后使用镇痛泵情况,收集患者基本信息、镇痛评分、术后镇痛不同环节的镇痛方式、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及药品不良反应等,再使用鱼骨图分析风险的原因并提出风险防范措施。结果 共纳入114例病例,其平均年龄为(67.64±5.83)岁。所有病例中使用非甾体类药物的品种数为(2.12±0.64)种,2种非甾体类药物以上联用例数占比85.09%,帕瑞昔布平均使用时间为(5.46±2.76)d,帕瑞昔布和氟比洛芬均存在超剂量使用的现象。患者术后镇痛期间,出现恶心呕吐者共36例(31.58%),出现眩晕者5例(4.39%),有瘙痒症状者2例(1.75%),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经过头脑风暴和鱼骨图分析,主要风险原因可能为:缺乏标准的镇痛药物使用交接流程、尚未建立多学科的疼痛管理小组、医嘱和前置审方缺少智能化提醒以及药师尚未开展镇痛药物重整服务。结论 此类患者术后需要经历手术室、监护室以及病区等多个环节,对患者进行术后镇痛时,各个环节缺乏沟通,导致非甾体类药物重复使用率、超剂量使用率高,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医院可进一步完善各环节交接流程和建立多学科疼痛管理小组和信息化的风险提示系统,促进临床药师开展创新的镇痛药物的药学重整服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58例癫痫患儿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寻晓庆, 彭玲玲
    2022, 19(9): 1027-102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9.20

    摘要 ( 85 )   PDF(1680KB) ( 88 )  
    目的 探讨血药浓度监测对丙戊酸钠(VPA)治疗癫痫患儿的作用,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纳入某院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258例单药使用丙戊酸治疗的癫痫患儿,收集个人资料、记录VPA血药浓度、药物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多种因素对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 159例(61.63%)在50~100 μg·mL-1范围,90例(34.88%)血药浓度<50 μg·mL-1,9例(3.45%)血药浓度>100 μg·mL-1。血药浓度>100 μg·mL-1中有效率最高(100%),与<50 μg·mL-1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血药浓度>100 μg·mL-1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69.39%),与其他血药浓度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剂型、剂量、白蛋白对VPA血药浓度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戊酸钠浓度个体差异较大,影响因素较多。监测其血药浓度对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格列美脲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及其对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的影响
    杨柳, 石凤华, 马丽娟
    2022, 19(9): 1030-103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9.21

    摘要 ( 91 )   PDF(1645KB) ( 84 )  
    目的 分析格列美脲药品不良反应(ADR)影响因素及其对治疗2型糖尿病(T2DM)有效性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8年6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某院收治的T2DM患者123例,均接受格列美脲治疗,统计ADR发生率,并根据有无ADR分为ADR组与无ADR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血糖指标水平[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血脂[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分析格列美脲ADR影响因素,并比较2组治疗有效性。结果 123例T2DM患者接受格列美脲治疗后,29例(23.58%)患者发生ADR;年龄>70岁、饮酒、超适应证用药、单次给药剂量2~4 mg、治疗不依从、用药时间长是格列美脲发生AD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DR组总有效率72.41%(21/29)低于无ADR组92.55%(87/94)(P<0.05)。结论 年龄>70岁、饮酒、单次给药剂量大、用药时间长的格列美脲ADR风险高,应重点关注,而提高治疗依从性、加强适应证用药监管等措施,有助于减少格列美脲ADR,为临床合理调整用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戴明环循环管理在提高门诊处方合理率中的应用价值
    刘斌, 邵美玲, 蔡怡然, 马丰懿, 兰鸿
    2022, 19(9): 1035-103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9.22

    摘要 ( 91 )   PDF(1890KB) ( 87 )  
    目的 通过对某院康复药房门诊处方合理率统计及不合理分析,探讨戴明环(plan-do-check-action, PDCA)在提高门诊处方合理率中的应用价值,以减少用药错误,降低药品费用,进而减轻患者医疗负担,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抽取某院康复药房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期间(干预前)2 000张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计算该段时间内门诊处方合理率及不合理类型分布和占比,根据分析结果采用PDCA循环模式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干预,并对2020年7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期间(干预后)1 000张门诊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期间平均处方合理率为88.8%,不符合国家大于95%的要求;通过PDCA管理模式干预之后,在2020年7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期间处方合理率为95.70%,符合国家大于95%的要求,处方合理率呈现出逐月增高的趋势,从干预前最低的86.27%,到干预后最高的96.38%。按照有形成果的目标达成率计算结果为111.29%,进步率为7.77%。结论 PDCA在门诊处方质量管理中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有效提高门诊处方合理率,使医院药事服务质量得到大幅提升,为患者的用药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贮藏用药错误案例分析及风险点防范
    张青霞, 江永贤, 李根, 闫素英, 王育琴
    2022, 19(9): 1040-104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9.23

    摘要 ( 283 )   PDF(1883KB) ( 208 )  
    目的 分析药品贮藏安全性的现状并识别药品贮藏环节中的风险点,为医疗机构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2012年9月22日至2020年9月30日来自全国的所有药品贮藏相关用药错误(ME)报告,对错误报告涉及药品、错误分级、错误内容、错误环节及错误引发人员、错误因素等内容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收到来自全国15个省市33家医院上报贮藏相关的ME报告67例,上报例数前3名省市分别为北京(24例,35.82%)、安徽(17例,25.37%)和新疆(5例,7.46%),涉及药品种类15种44个药品,排名前3的药品种类为激素及调节内分泌功能用药(17例,25.37%,例如胰岛素类药品)、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12例,11.94%,例如维生素K1、蔗糖铁注射液)和消化系统用药(7例,10.45%,例如注射用奥美拉唑钠、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错误类型主要为温度相关的贮藏错误37例(55.22%),与光线相关的错误19例(28.36%),未远离儿童贮藏相关的错误6例(8.96%)、配置后放置时间过久3例(4.48%)、与湿度相关的错误2例(2.99%);错误分级:B级错误最多,有43例(64.18%),C级9例(13.43%),D级6例(8.96%),E级5例(7.46%)和F级4例(5.97%);涉及的错误人员:药师16例(23.88%),护士24例(35.86%),患者及家属21例(31.34%),医生4例(5.97%)和设备相关2例(2.99%)。67例ME案例中共有92个诱发因素,单因素诱发者46例,双因素诱发者17例,三因素诱发者4例;其中最常见的是知识欠缺、培训不足和个人疏忽。结论 药品贮藏ME具有普遍性,涉及医、药、护、患、设备多个环节,涉及最多的药品是胰岛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错误内容以贮藏温度不当最多,伤害程度最多的是药品未远离儿童贮藏。医院相关部门应从药品流通的各个环节重视药品贮藏问题,从而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及避免患者伤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警戒信息
    药物警戒快讯
    2022, 19(9): 1044-1044. 
    摘要 ( 453 )   PDF(857KB) ( 5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