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21, 18(2): 100-100. 
    摘要 ( 96 )   PDF(445KB) ( 1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药品安全研究专栏
    基于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临床研究的思考和建议
    丛端端, 赵飞, 薛薇, 李可欣, 胡欣
    2021, 18(2): 101-10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2.01

    摘要 ( 219 )   PDF(554KB) ( 152 )  
    目的 针对现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相关临床试验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为后续试验的开展及监管实施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2020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通过文献研究等方法对现有COVID-19相关临床试验进行研究。结果 快速增长的COVID-19相关临床试验,在推动疫苗和药物研发进程,加深学界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致病机理,疾病特征的认识的同时,也暴露出设计缺陷,研究资源浪费,监管困难等诸多问题。结论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与卫生健康委员会应结合各国经验,凝聚专家意见,进一步优化资源分配, 通过推动高质量、高效率的临床试验,培养专业性的临床试验人才队伍,促进和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不良反应主动监测研究
    吴菲, 李民, 方玉婷, 陈泳伍, 沈爱宗
    2021, 18(2): 105-10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2.02

    摘要 ( 194 )   PDF(1331KB) ( 164 )  
    目的 探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安全性,为临床安全使用LPV/r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CHPS),通过团队讨论的方式建立LPV/r主动监测模型,监测2020年1月21日至2月23日使用LPV/r的COVID-19患者,阳性预警病例经人工再评价后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R)研究。结果 共监测65例住院患者,经人工再评价后,LPV/r致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为29.23%,3级ADR 1例。用药疗程大于10 d为LPV/r致肝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OR =4.511,95%CI: 1.128~18.033)。文本主动监测发现23例次ADR,以恶心最为多见。结论 LPV/r可引起肝功能异常、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临床用药期间应严密监测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提前预防、积极对症治疗,防止严重ADR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药物磷酸氯喹的安全性分析
    吕强, 阎嘉阳, 张旺喆麒, 叶小飞, 郭晓晶
    2021, 18(2): 110-11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2.03

    摘要 ( 188 )   PDF(1191KB) ( 182 )  
    目的 基于美国FDA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系统(FAERS)和加拿大Canada Vigilance数据库挖掘磷酸氯喹导致的可疑不良反应信号,为临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信息成分法(IC)对FAERS自2015年至2019年和Canada Vigilance自1965年至2019年的数据进行信号检测。结果 FAERS和Canada Vigilance数据库中分别提取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26例和54例,基于上述两个数据库ROR和IC法分别获得可疑信号58/32个和9/2个。FAERS中报告数最多的系统器官分类(SOC)是各类损伤、中毒及手术并发症(85例,16.2%),信号最强的不良反应(PT)是限制性心肌病(n=9,ROR=18.92,IC=4.24)。Canada Vigilance中报告数最多的SOC是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23例,18.7%),信号最强的PT是光敏性反应(n=9,ROR=17.01,IC=4.08)。结论 临床长期使用磷酸氯喹可致严重ADR,应谨慎用于心脏基础疾病和神经系统基础疾病患者,并着重关注磷酸氯喹用法用量及磷酸氯喹的心脏毒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能的作用机制
    刘枭, 徐银莹, 姜孙旻, 许云
    2021, 18(2): 115-12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2.04

    摘要 ( 180 )   PDF(2404KB) ( 233 )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探讨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一体化分析平台(TCMSP)筛选疏风解毒胶囊活性成分和预测靶点,通过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人类基因注释数据库(GeneCards)筛选COVID-19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靶点-疾病网络和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Autodock_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基于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数据库进行靶点基因本体(gene ontologg, GO)功能、京都基因和基因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筛选出疏风解毒胶囊活性成分190种,预测药物作用靶点299个,与COVID-19相关的靶点有52个。通过对药物-基因-疾病网络和PPI网络的拓扑学分析,筛选出白藜芦醇、葛根素、大黄素等8个核心活性成分和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细胞因子(TNF)、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8(MAPK8)和MAPK1 4个核心基因;富集到P≤0.05、伪发现率(FDR)≤0.05的GO条目130条,涉及脂多糖介导的信号通路、细胞因子活动、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等;富集到P≤0.05、FDR≤0.05的KEGG通路23条,涉及TNF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 -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NF-кB信号通路、低氧诱导因子 -1信号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验证显示,核心活性成分与新型冠状病毒嵌合体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疏风解毒胶囊中的白藜芦醇、葛根素、大黄素等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细胞丝氨酸蛋白酶影响病毒的入侵,从而对COVID-19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与临床研究
    基于N-乙酰转移酶研究槲皮素对大鼠体内异烟肼代谢的影响
    饶志, 臧凯宏, 王晓华, 秦红岩
    2021, 18(2): 121-125.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2.05

    摘要 ( 93 )   PDF(1594KB) ( 92 )  
    目的 基于N-乙酰转移酶(NAT)的表达及活性检测,研究槲皮素对大鼠体内异烟肼(INH)代谢及药动学特征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单独灌胃给予INH(60 mg/kg)或槲皮素(50 mg/kg)联合INH(60 mg/kg)。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收集血清,应用液质联用技术测定血清中INH及其代谢物乙酰异烟肼(Ac-INH)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收集肝脏组织用于测定NAT蛋白表达及酶活性。结果 与INH单独用药组相比,槲皮素给药可显著提高大鼠血清INH浓度(P<0.05),并显著降低Ac-INH浓度(P<0.05);且槲皮素与INH联合给药组药动学参数AUC0→t (60.15±9.69 vs 43.40±2.89)mg h/L和t1/2 (3.09±1.56 vs 1.07±0.13)h均明显增高(P<0.05),而CL/F却明显降低(0.93±0.15 vs 1.38±0.11 L/h/kg,P<0.05)。与INH单独给药组相比,槲皮素给药动物肝脏中NAT活性显著降低(P<0.05),而NAT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 槲皮素可通过抑制NAT活性而减少INH代谢及Ac-INH生成,阐明槲皮素对INH体内药动学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有望为INH肝毒性防治提供重要线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重用药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董敏, 邹彤, 徐蕾, 何清华, 裴作为, 汪芳
    2021, 18(2): 126-132.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2.06

    摘要 ( 138 )   PDF(1126KB) ( 122 )  
    目的 探讨多重用药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期间本院收治的65岁及以上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并进行回顾性病例调查,结合电话、门诊及住院病例查询等方式随访至少5年,评价不同用药种类的患者出现肝肾功能变化、药品不良反应(ADR)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差异。结果 共29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79.2±5.9)岁,80岁以上高龄老年患者141例(47.8%)。平均患病种类(6.5±1.9)种,平均用药种类(8.3±3.2)种,用药在5种以上患者共267例(90.5%),采取抗血小板治疗者223例(75.6%),抗凝治疗63例(21.4%)。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根据患者用药种类分为多重用药A组(用药≥8种)和多重用药B组(用药<8种)。低龄老年组(年龄< 80岁)中,A组患者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比例较B组更高(分别为36.0%比21.5%,52.0%比31.6%,P<0.05)。高龄老年组(年龄≥80岁)中,A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较B组更差(2.2±0.9比2.1±1.0,P<0.05)。在长达至少5年的随访中,无论哪个年龄组的老年患者,A组患者的MACCE和心力衰竭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出血发生率略高于B组(P>0.05),但A、B 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变化、ADR及死亡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重用药在老年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中非常普遍,尤其是在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患者中比例更高。随访中,除了出血风险略高于其他人群,尚未发现多重用药导致的肝肾功能恶化、其他ADR和死亡率增加。因此,在诊治这类心血管高危人群时,应当给予全面优化的药物治疗方案,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精简治疗方案,争取最佳预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规与管理研究
    江苏省药品生产企业药物警戒工作现状抽样调查研究
    沈梦秋, 李明, 王佳域, 甘戈, 柳鹏程, 孙骏
    2021, 18(2): 133-137.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2.07

    摘要 ( 313 )   PDF(1169KB) ( 336 )  
    目的 本文立足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向药物警戒过渡的发展阶段,调查分析江苏省药品生产企业药物警戒工作的现状,为提升药品生产企业药物警戒工作能力提供依据与建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江苏省内药品生产企业代表,对其在药物警戒体系、药品安全性监测、药品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现状进行调查,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结果 问卷调查覆盖各种类型药品生产企业共计108家,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药品生产企业已初步建立药物警戒体系,在药品安全性监测方面的投入与成效日渐增加,但在药品风险管理方面相对薄弱。结论 建议企业从提高重视程度、加强药物警戒体系建设、提升重点及薄弱环节工作有效性等方面加以完善,并建议监管部门及监测机构及时做好指南及培训相关配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对某省2家医院不良反应报告质量的影响
    袁兴东, 徐玉茗, 周鹃, 徐瑾, 钟长鸣, 刘志军, 张薇
    2021, 18(2): 138-14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2.08

    摘要 ( 252 )   PDF(1099KB) ( 188 )  
    目的 探讨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Chinese hospital pharmacovigilance system,CHPS)对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上报的影响。方法 将安装CHPS 前后1年内医院的ADR报告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参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质量评估指导意见(试行)》对报告各项指标进行评分,比较2组ADR报告的数量、个例报告质量、报告整体质量、报告总得分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ADR报告总数较对照组增长41.80%,严重报告数量增长173.81%。研究组报告的完整性、规范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报告整体质量得分和报告总得分研究组分别高于对照组34.28%和21.41%。结论 CHPS能快速、方便、全面发现ADR,对医院ADR报告的数量及质量有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非处方药监管制度浅析与启示
    许顺贵, 刘春光
    2021, 18(2): 141-14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2.09

    摘要 ( 231 )   PDF(1141KB) ( 216 )  
    目的 分析美国非处方药监管法规及制度,为完善我国非处方药监管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美国药品监管部门官方网站及文献,分析美国非处方药上市制度及程序、处方药转换非处方药审评规定、非处方药标签及广告监管工作进展与经验。结果 美国非处方药专论路径节约审评资源、提高监管效率、加快非处方药上市速度,同时积极完善专论制度及流程,应对专论积压等问题。结论 借鉴美国经验,丰富我国非处方药上市路径,创新非处方药上市后监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非处方药广告治理,增加消费者用药教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全与合理用药
    104例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孙春晓, 田月洁, 谢彦军, 许莉莉, 常虹, 霍艳飞, 吴世福
    2021, 18(2): 145-14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2.10

    摘要 ( 185 )   PDF(1193KB) ( 268 )  
    目的 分析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山东省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ADR报告,筛选出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新的和严重的ADR病例报告,并对其性别、年龄及用药原因、过敏史情况,给药方式、合并用药、ADR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4例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新的和严重的ADR报告中,新的一般报告71例(68.27%),严重报告33例(31.73%)。男61例,女43例,男女性别比为1.42∶1。以61~70岁及≤10岁居多,占57.69%。既往有ADR事件5例。多数ADR发生在用药1 d内,累及系统主要为胃肠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等,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寒战、高热、皮疹、瘙痒、头晕、胸闷等。结论 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药品说明书警示力度不足,临床应重视其ADR的预防,规范临床应用,加强用药过程中的监测,从而保障用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剂量卡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安全性的Meta分析
    陈琪莹, 黄丹丹, 陈添玉
    2021, 18(2): 150-15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2.11

    摘要 ( 127 )   PDF(1418KB) ( 121 )  
    目的 系统评价高剂量卡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9月23日,收集卡格列净低剂量(100 mg/d)及高剂量(300 mg/d)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数据,采用Rev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项随机对照试验,合计患者6 23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剂量卡格列净在男性生殖器真菌感染上风险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1.38,95%CI(1.06,1.79),P=0.02];在血容量不足相关不良反应事件上风险也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1.44,95%CI(1.05,1.98),P=0.0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0.05,95%CI(0.00,0.10),P=0.04]。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低剂量基本相似。结论 高剂量卡格列净可增加男性生殖器真菌感染、血容量不足相关不良反应及低密度酯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的风险,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无显著差异。该结论尚需长期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12例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致过敏性报告分析
    陈焕蕾, 李宁, 郑雪玲
    2021, 18(2): 155-15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2.12

    摘要 ( 205 )   PDF(1099KB) ( 319 )  
    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致过敏反应的发生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该市收集的112例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致过敏反应报告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11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6∶1,0~3岁的占66.07%;原患疾病以呼吸系统为主,占67.87%;过敏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74.63%);96.43%的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当天,71.43%发生在用药后30 min内;110例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或痊愈。结论 临床需重视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引起的过敏反应,一旦出现,需立即停药,并根据病情做对症处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替卡因口腔科用药致药品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夏霖, 杨弘雯, 王芳
    2021, 18(2): 160-163.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2.13

    摘要 ( 190 )   PDF(1108KB) ( 640 )  
    目的 分析阿替卡因在口腔科应用致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阿替卡因”“碧兰麻”“致”“过敏”“不良反应”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中200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阿替卡因不良反应相关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共纳入27篇文献进行汇总分析,提取病例29例。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全身性损害以及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多个系统,用药后30 min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 临床应重视阿替卡因在口腔科用药中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对发生率较高的过敏反应应提高警惕,做好应对积极预防,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对患者身体的损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生儿超说明书用药现状分析与风险对策
    江永贤, 蒲欣瑜, 陈文文, 陶婉君, 陈娟, 李根
    2021, 18(2): 164-16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2.14

    摘要 ( 189 )   PDF(1288KB) ( 182 )  
    目的 对某院新生儿科住院患儿超说明用药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查找用药风险因素,为降低用药风险以及促进医院优化超说明书用药政策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利用等数分配法随机抽取新生儿科病例及其医嘱作为研究对象,统计且分析患儿基本信息和超说明书发生率、用药类型、使用情况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2018年该院新生儿科超说明书用药人次发生率为98.13%、医嘱发生率为65.48%,每位患儿超说明书用药品种数(11.9±1.5)个。超说明书发生率较高的主要为造影剂类药物(100.00%)、血液和造血系统用药(96.03 %)、呼吸系统用药(95.38 %)。超说明书用药情况通常包含未提及新生儿用法(61.89 %)、超适应证给药(15.83 %)以及超剂量范围(8.66 %)。超说明书用药导致药品不良/事件为55.56%。结论 该院新生儿住院患者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高,涉及品种广泛。医院应该完善超说明书用药备案管理机制,做好患者知情同意工作,保障超说明书用药风险应急措施和日常监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缩宫素注射液致神经精神症状分析
    白峻松, 曹建英, 李佳
    2021, 18(2): 170-173.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2.15

    摘要 ( 210 )   PDF(1150KB) ( 381 )  
    目的 分析缩宫素注射液致神经精神症状的用药风险,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8~2019年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及2013~2017年潍坊地区合计收到缩宫素注射液可疑药品不良反应 (ADR)481例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监测数据和国内外文献显示,神经精神症状作为新的或(和)严重不良反应为缩宫素注射液较为突出的风险。结论 加强缩宫素注射液的安全性监测及风险控制,及时完善产品说明书,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安全性风险分析及思考
    于一, 王慧, 刘红亮, 王春婷
    2021, 18(2): 174-177.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2.16

    摘要 ( 208 )   PDF(1363KB) ( 284 )  
    目的 分析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的安全性风险,为其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国内文献中不良反应报告及药品监管部门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等相关资料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可致皮疹、瘙痒、静脉炎、过敏性休克、肝损害等不良反应;儿童和老年人也存在用药风险;临床应用需注意并做好相关防治措施。结论 为防控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在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风险,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对已识别的风险及时采取修改说明书等风险控制措施,主动开展上市后研究。医疗机构应加强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应持续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警示用药风险,保证公众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奥希替尼治疗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张丛惠, 崔小康, 彭婷婷, 鹿岩, 郭琳琳, 刘健
    2021, 18(2): 178-183.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2.17

    摘要 ( 219 )   PDF(1224KB) ( 159 )  
    目的 系统评价奥希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查找奥希替尼治疗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用Stata 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8篇RCTs研究,共涉及1 79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疗效上奥希替尼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亚组分析中,对于Ex19del/L858R突变的患者,1线治疗使用奥希替尼所达到的PFS、ORR、DCR均优于第一代EGFR-TKIs(吉非替尼/厄洛替尼),除ORR外在差异上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出现T790M突变的患者,≥2线治疗使用奥希替尼所达到的PFS、ORR、DCR均优于化疗,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安全性上奥希替尼组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与≥3级ADR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在ADR发生率的差异上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奥希替尼组中腹泻、间质性肺炎、QT间期延长、皮疹/痤疮样皮炎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NSCLC患者,无论是1线用药还是出现T790M突变后的≥2线用药,奥希替尼在疗效上均具有优势,且能降低≥3级ADR的发生,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风险,需要对用药患者进行密切关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生物信息技术预警他汀类药物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安全风险
    邹丽娜, 林志健, 张晓朦, 张冰, 黄政凯
    2021, 18(2): 184-18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2.18

    摘要 ( 125 )   PDF(2231KB) ( 130 )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技术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潜在的安全风险。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技术提取GEO数据库中的基因芯片数据集GSE32547,对他汀类药物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注释、信号通路分析以及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以探讨其用药风险预警。结果 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时会伴随骨骼肌损伤,以及神经化学传导、甲状腺代谢、呼吸系统及生殖异常的安全风险。结论 他汀类药物用于动脉粥样硬化防治具有潜在的不良反应,使用时应密切关注患者骨骼肌状况,对于有骨骼肌疾患的患者应进行风险-效益评价。同时要注意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及生殖系统等的用药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口腔专科医院局部麻醉药门诊处方点评分析
    于皎凌
    2021, 18(2): 190-193.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2.19

    摘要 ( 433 )   PDF(1007KB) ( 537 )  
    目的 对某院门诊局麻药的使用情况进行处方点评分析,促进该类药物在临床的合理使用。方法 抽取某院2019年全年门诊局麻药处方113 590张,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药品说明书、相关指南及专家共识对局麻药处方进行专项点评,分析其用药情况及不合理使用的原因。结果 局麻药不合理处方1 811张,占比1.59%;不合理处方主要为用药不规范、遴选药品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和有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等。结论 医院局麻药临床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应持续加强管理,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致药源性显微镜结肠炎1例分析
    孔彬, 林荣芳, 刘晓霞
    2021, 18(2): 194-195.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2.20

    摘要 ( 191 )   PDF(804KB) ( 92 )  
    目的 对1例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慢性腹泻,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药源性显微镜结肠炎的罕见病例诊疗过程进行分析。方法 查阅文献,并通过分析讨论药源性显微镜结肠炎的特点及PPI致药源性显微镜结肠炎的机制,对该病例中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判断和分析。结果 不规律长期使用PPI很可能导致药源性显微镜结肠炎。结论 临床药师利用药学专业知识及时发现临床诊疗中由于药品引起的不良反应,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并为PPI在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膦甲酸钠注射液致周身麻木、呼吸困难1例分析
    刘洋, 马春华, 梁连春
    2021, 18(2): 196-198.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2.21

    摘要 ( 238 )   PDF(784KB) ( 245 )  
    目的 探讨膦甲酸钠导致周身麻木、呼吸困难的机制及相关文献分析。方法 我院既往诊治1例肝衰竭合并巨细胞感染患者,在应用膦甲酸钠时出现周身麻木及呼吸困难等症状,通过文献分析,探讨其发生机制,并结合该病例阐述膦甲酸钠相关不良反应概况。结果 膦甲酸钠可导致周身麻木、呼吸困难,其机制可能与低钙血症相关。结论 膦甲酸钠应用中应严密监测患者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警戒信息
    药物警戒快讯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
    2021, 18(2): 199-20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2.22

    摘要 ( 228 )   PDF(767KB) ( 2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