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20, 17(11): 748-748. 
    摘要 ( 246 )   PDF(418KB) ( 1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论坛
    我国建立药物警戒制度的初步思考
    袁林, 高燕, 路长飞
    2020, 17(11): 749-752.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1.01

    摘要 ( 1016 )   PDF(1208KB) ( 1132 )  
    2019年8月26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提出建立药物警戒制度。本文对药物警戒概念的起源与发展进行回顾,从药品监管理念变革角度对药物警戒制度进行思考,对药物警戒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剖析,提出了当前建立药物警戒制度需要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与临床研究
    天麻联苄化合物20C对MPTP/p诱导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作用及机制
    周甜甜, 张秋双, 陈颖, 朱承根, 石建功, 陈乃宏, 苑玉和
    2020, 17(11): 753-757.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1.02

    摘要 ( 244 )   PDF(1431KB) ( 274 )  
    目的 从病理、生化两方面研究天麻联苄化合物20C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小鼠模型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皮下注射丙磺舒、腹腔注射MPTP制备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 MPTP)联合丙磺舒(probenecid)模型,诱导PD小鼠模型;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评价组织病理改变;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病理生化结果显示,20C可以减少MPTP诱导的胃部硝基化α-突触核蛋白(nitrated-α-synuclein)。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0C可以降低MPTP诱导的肠道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水平,降低磷酸化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κB,NF-κB)p65(p-p65)水平,降低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减轻炎症反应。结论 20C可以减少α-突触核蛋白聚集体和硝基化形式的生成,同时可以抑制TLR4-NF-κB p65通路,抑制p65的活化,减少IL-1β的生成,抑制炎症反应,对MPTP/p诱导的PD小鼠发挥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染料木素促Bhas42细胞增殖及转化机制研究
    汪祺, 齐乃松, 刘倩, 宋捷, 鄂蕊, 马双成, 文海若
    2020, 17(11): 758-765.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1.03

    摘要 ( 185 )   PDF(1865KB) ( 112 )  
    目的 前期有关研究发现染料木素(genistein,GI)在一定条件下可促进Bhas42细胞转化,本文进一步研究GI促进细胞增殖及转化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Bhas42细胞,检测GI在可导致细胞转化的浓度下(0.1、0.5、1 μg/mL)对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细胞毒性(ROS、内质网功能、脂蓄积、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氧化应激相关指标(SOD、MDA、GSH、8-HdG和ODC)、干扰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相关mRNA (PKC、Cx26、Cx32和Cx43)表达水平及肿瘤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1L-6、KC/CXCL1、MCP-1、VEGF-A、VEGF-C、TNF-α、1L-1β、L-17A、VEGF-D)的影响。结果 GI可干预细胞周期调控,促进细胞增殖与转化(ODC水平升高、VEGF-A水平升高),并干扰GJIC功能,而氧化应激不是GI导致Bhas42细胞增殖或转化的重要机制。结论 本研究初步发现细胞周期调控通路和GJIC可能为黄酮类化合物促进细胞增殖及转化的主要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规与管理研究
    如何加强中国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上市后的安全性警戒
    左树岩
    2020, 17(11): 766-772.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1.04

    摘要 ( 556 )   PDF(1497KB) ( 432 )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疫苗获得上市许可并在大规模人群接种时,如何及时发现接种后的安全性事件并全面评估疫苗安全性,以保障受种者安全。方法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对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前加强警戒准备的建议,借鉴布莱顿协作组的应急疫苗安全平台开发的标准和工具,分析我国疫苗警戒的现状,提出加强新冠病毒疫苗上市后安全警戒的建议。结果 鉴于新冠病毒肺炎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加速研发新冠病毒疫苗的技术平台创新性强,疫苗临床试验期间暴露感染的试验人群数量有限,研究人群的多样性和观察时间有限,因此在疫苗大规模使用初期,密切监测疫苗的安全性变得非常关键。结论 建议我国制订新冠病毒疫苗上市后的警戒预案,布局资源开展主动监测和加强被动监测疫苗接种后不良事件及特别关注的安全性事件,加强各级权威部门信息的沟通,以增强公众对疫苗接种的信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委托开展药物警戒监管对我国的启示
    刘丽丽
    2020, 17(11): 773-776.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1.05

    摘要 ( 484 )   PDF(1204KB) ( 546 )  
    目的 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关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开展药物警戒的制度要求,探讨我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委托开展药物警戒模式及其管理方式。方法 研究美国、欧洲、英国等药品监管机构关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委托开展药物警戒的规章制度,对比我国的法律法规,结合我国《药物警戒委托协议撰写指导原则》,对药物警戒委托活动的开展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 明确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和受托方的责任与义务是进行药物警戒委托的基础,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对受托方药物警戒工作进行考核评估,药品监管机构的药物警戒检查工作应涵盖受托方的检查,应侧重检查法规执行和药物安全性数据的管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药物滥用监测工作发展历程及现状
    班炳坤, 任鹏宇, 韦敬土, 曹子菁
    2020, 17(11): 777-77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1.06

    摘要 ( 467 )   PDF(1010KB) ( 278 )  
    目的 了解我国药物滥用监测工作的历史、现状及问题,为今后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梳理我国药物滥用监测工作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工作进展、面临的困难及对策。结果 我国药物滥用监测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的组织机构框架及职能、工作协调机制、专业人才队伍及完善的药物滥用监测信息系统。结论 亟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明确机构和职能,完善监测模式,加强人员、经费保障等,稳定的多部门长效沟通协作机制,完善的药物滥用监测信息系统,加强宣传,营造社会共治的氛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撰写符合E2E指导原则的新药上市后风险管理计划
    邹丽敏, 齐玥丽, 唐凌, 杜瑜, 杨志敏
    2020, 17(11): 780-78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1.07

    摘要 ( 1134 )   PDF(1104KB) ( 640 )  
    目的 为新药在中国申报上市拟定风险管理计划(RMP)提供撰写思路和建议,以符合E2E指导原则并满足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法规要求,并符合药品监管机构预期。方法 以E2E指导原则为基准,结合新药审评过程中对风险评价的考虑,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肿瘤适应证小组发表的电子刊物《抗肿瘤药物上市申请时风险管理计划撰写的格式与内容要求》中所包含的RMP模板进行详解和要点剖析。结果 药品审评中心提供的RMP模板涵盖了E2E指导原则所要求的新药风险管理的关键要素。以此模板为框架,本文针对如何分析和提炼新药的重要风险,以及如何撰写与风险相匹配的药物警戒计划和风险最小化措施,从临床审评员的视角作出详细解读。结论 撰写一份高质量的RMP,能为审评单位提供获益风险评估过程中的重要风险信息,明确风险管理手段,能正向影响审评效率从而加快有临床价值的新药上市,也为新药上市后的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遴选与转换中成药非处方药概况及思考
    朱兰, 邵波, 夏东胜
    2020, 17(11): 785-78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1.08

    摘要 ( 289 )   PDF(1254KB) ( 182 )  
    目的 通过对我国遴选与转换非处方药中成药部分进行回顾,为新形势下中成药非处方药转换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梳理我国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相关法规及指导原则,回顾中成药非处方药遴选及转换工作,统计我国中成药非处方品种、通过转换评价品种和转出非处方药目录品种。结果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我国遴选与转换非处方药目录中,以药品通用名计,中成药共计3 900余个,包括1999~2004年通过遴选的中成药3 406个,2004~2019年通过转换评价的中成药535个。另外,有25个中成药从非处方药转换为处方药管理。结论 中成药非处方药转换评价中,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按照法规及指导原则要求准备资料;转换为非处方药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切实做好安全监测,建立有效的药品不良反应收集途径,加强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分析评价,重视说明书中安全性内容的完善,切实承担起保障患者安全用药的主体责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全与合理用药
    基于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毒性病理学同行评议流程及要求探讨
    李建华, 赵良友, 刘树民
    2020, 17(11): 790-793.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1.09

    摘要 ( 189 )   PDF(1286KB) ( 97 )  
    目的 探讨毒性病理学同行评议的流程和要求,完善其内容以使同行评议更好地实施。方法 以相关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等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1998年12月3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对毒性病理学同行评议流程和要求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与探讨。结果与结论 共检索相关文献12 657条,筛选其中文献22篇,通过文献查阅得出国内外毒性病理学同行评议的流程和要求的诸项条例基本相同,但我国规范的毒性病理学同行评议只包含条例而没有条例解释;国外毒性病理学同行评议已经施行,在实施过程中也对很多条例内容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分析
    刘少华, 兰艳, 王雨来, 卢振
    2020, 17(11): 794-797.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1.10

    摘要 ( 340 )   PDF(1076KB) ( 198 )  
    目的 分析盐酸利多卡因在口腔科用药致过敏性休克的相关性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针对某院口腔科1例盐酸利多卡因致过敏性休克案例,结合临床特点及国内外相关报道资料,对患者突发休克前后药物相关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例患者的过敏性休克由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引起的概率为可能。结论 盐酸利多卡因可能引起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临床应加强盐酸利多卡因应用监测,保障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患者奥沙利铂过敏反应文献分析
    李敏, 钟巧妮, 赵丽, 兰露露, 刘东, 张程亮
    2020, 17(11): 798-802.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1.11

    摘要 ( 286 )   PDF(1299KB) ( 219 )  
    目的 搜集中国患者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过敏反应的病例报道文献,总结其特点及规律,以提高OXA临床应用安全性。方法 检索万方数据和中国知网等中文文献数据库中OXA过敏反应相关病例报道文献,从患者性别、年龄、化疗周期、过敏反应发生时间、给药剂量、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和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检索时间为1999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结果 共纳入OXA过敏反应102例报告,患者平均年龄53岁,男女比例为1.04:1。OXA过敏反应可发生在用药的任何周期,过敏反应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30 min内,可累及消化、心血管、呼吸等多个系统。文献报道的OXA过敏反应中Ⅲ级较多,所有病例在停药或治疗后均好转。结论 过敏反应是OXA常见药品不良反应,可导致化疗中断,严重过敏反应甚至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临床医护人员应关注OXA的过敏反应,加强监测和防治工作,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院182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吴文利, 景晶, 陆钊罡, 张桂香, 王健, 王晓旭, 王基云
    2020, 17(11): 803-807.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1.12

    摘要 ( 399 )   PDF(1458KB) ( 330 )  
    目的 分析某院上报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上报的182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对涉及药物种类、给药途径、转归、累及系统-器官以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182例报告中男性90例,女性92例;15~44岁占比最大(35.71%);涉及药品种类中抗感染药物占比最高(28.04%),其次为中成药制剂及中枢神经系统用药;累及系统-器官以肝胆损害、全身性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临床表现以肝功能异常、肝酶升高、过敏性休克最为常见。结论 抗感染药物、中成药制剂仍是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重点;加强对45岁以上中老年患者长期联合用药的肝肾功能监测,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达格列净致正常血糖酮症酸中毒文献分析
    蔡俊, 刘思敏, 李慧馨, 聂力, 韩丹, 张晋萍
    2020, 17(11): 808-812.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1.13

    摘要 ( 469 )   PDF(1350KB) ( 646 )  
    目的 探究达格列净致正常血糖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达格列净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9年6月30日发表的使用达格列净出现正常血糖酮症酸中毒的文献,对文献中患者的一般情况、药物使用情况、就诊治疗情况、危险因素、转归及关联性评价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29篇文献,41例病例。男性13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2.15±15.32)岁。50.00%的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后1个月内。最常出现的临床症状包括呕吐、恶心、腹痛、呼吸困难、虚弱等。患者确诊时平均血糖10.13 mmol/L,pH 7.15,血碳酸氢根8.65 mmol/L,阴离子间隙25.05 mmol/L,β-羟丁酸5.85 mmol/L。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感染、胰岛素减量或停用。40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均好转,1例患者死亡。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结果均为“很可能”。结论 重视达格列净导致正常血糖酮症酸中毒的风险,加强对高风险患者在用药初期的随访监测,对出现酮症酸中毒症状患者应及时诊断和治疗,确保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妇幼保健院终止妊娠药品合理使用分析
    王海晴, 王晓莉, 陈小红, 陈琳
    2020, 17(11): 813-817.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1.14

    摘要 ( 606 )   PDF(1503KB) ( 365 )  
    目的 分析终止妊娠药品的使用情况,探讨其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抽取重庆市妇幼保健院2017~2018年每季度门/急诊使用终止妊娠药品病例100份,住院病例50份,共计1 200份,数据汇总后对终止妊娠药品的临床诊断、用法用量、合并用药及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随机抽取的1 200例使用终止妊娠药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9.0±5.2)岁,涉及临床诊断除早期人工流产、妊娠中/晚期引产外,其他诊断占29.25%。常见的与终止妊娠药品合并用药,包括中成药、抗菌药物、雌孕激素类药物(避孕药)、术中用药以及预防/治疗产后出血药。最主要的不合理用药为药品用法用量不适宜,占所有不合理用药的48.5%。结论 终止妊娠药品合理使用率逐渐提高,但其中仍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应当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29例奥氮平药品不良反应及血药浓度监测临床分析
    曾环思, 钟彩妮, 钟易霖, 彭陈陈, 张璇
    2020, 17(11): 818-822.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1.15

    摘要 ( 442 )   PDF(1412KB) ( 523 )  
    目的 分析奥氮平药品不良反应及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应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深圳市康宁医院上报129例奥氮平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探讨患者性别、年龄、剂量、合并用药及血药浓度及浓度/剂量比值(C/D)与奥氮平ADR的关系。结果 129例奥氮平ADR主要为神经精神系统损害、肝胆系统损害及心血管系统损害,以肝功能异常、锥体外系反应和静坐不能最为常见;患者年龄以19~40岁居多,女性患者ADR报告多于男性,男性发生严重ADR占比高于女性(P<0.05);联合用药发生严重ADR比率与单一用药无显著性差异(P>0.05);72.87%患者在ADR发生期间监测了血药浓度,严重ADR血药浓度及C/D值与一般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临床应用奥氮平时应加强其ADR监测和治疗药物监测,减少合并用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圳市青少年初次滥用毒品的流行特征及合成毒品滥用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吴建茹, 肖霄, 刘小瑜, 汪曙
    2020, 17(11): 823-827.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1.16

    摘要 ( 194 )   PDF(1484KB) ( 214 )  
    目的 了解深圳市毒品滥用青少年初次吸毒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深圳市建立青少年药物滥用一级干预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横断面调查设计“深圳市青少年毒品滥用现状调查表”,采用频数、均数、标准差等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职业、文化水平毒品滥用特点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合成毒品滥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共纳入1 506名18~35岁毒品滥用青少年,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为69.8%,以无业为主。首次滥用物质是否为合成毒品其影响因素为初次滥用年龄、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合成毒品以网络获得途径为主。结论 青少年合成毒品滥用行为存在个人认知、心理、家庭、社会等多种诱因,应尽早开展以青少年为重点人群的、多种形式的毒品宣传和教育,特别要加大对于新型合成毒品的知识和滥用危害的宣传力度和对青少年人群滥用毒品的管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吸毒人员医用麻精药品滥用风险研究
    刘斌, 吕家麟, 尹若云, 周鹃, 黄河浪, 吴磊
    2020, 17(11): 828-832.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1.17

    摘要 ( 241 )   PDF(1384KB) ( 253 )  
    目的 了解吸毒人员非医疗目的使用麻醉、精神药物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需重点关注的药品及可能的监测盲区,为强化医疗用药品滥用监测提出建议。方法 对江西省6家司法强戒机构2017年1~12月新收治的2 025名戒毒人员进行调查和面访,分析吸毒人员滥用医疗用药品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 025例调查对象中有141例曾有滥用麻精药品行为,占6.96%。其中麻醉、一类精神药品中使用比重前三位的品种依次为吗啡(11.35%)、三唑仑(8.61%)和度冷丁(4.64%);二类精神药品则以曲马多(21.99%)和安定(16.56%)的使用为主;而非列管药品则以联邦止咳露(18.44%)和复方地芬诺酯6.62%)的使用居多。有滥用麻精药品行为的吸毒人员年龄多分布在 20~40岁(62.41%),男性为主(90.07%);吸毒年限大多达5年以上(60.99%)。麻醉和一类精神药品、二类精神药品的获得途径主要来自医院,分别占56.41%和43.10%,而非列管药则主要购自药店(45.45%);大部分药物滥用者选择在自家场所进行吸食(79.43%)。结论 应对医院、药店加强监管,防止曲马多、联邦止咳露、安定和吗啡等药品的非医疗目的使用和非法流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方磺胺甲噁唑片联合用药致低钠伴高钾血症1例分析
    彭晓晔
    2020, 17(11): 833-83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1.18

    摘要 ( 556 )   PDF(357KB) ( 291 )  
    目的 探讨复方磺胺甲噁唑(SMZ co)联合用药致低钠伴高钾血症的原因及其处置措施。方法 结合文献检索,分析1例长期服用螺内酯片的患者,因尿路感染加用SMZ co片治疗后发生低钠伴高钾血症的诊疗经过。结果 患者使用SMZ co后第6天发生恶心、纳差,伴有低钠血症、高钾血症和肾功能恶化。立即停用螺内酯,SMZ co减量,并进行利尿、纠正电解质、碱化尿液等对症和支持治疗。患者血钾、血钠逐步恢复正常,肌酐水平下降。结论 基础肌酐水平高、合并使用保钾利尿药是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应重视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尤其在肾功能减退的患者中,推荐密切监测电解质和肾功能,必要时减量或停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拉莫三嗪片致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分析
    王晓, 吴玲娣, 王军, 魏伟, 王维波, 王海英
    2020, 17(11): 835-837.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1.19

    摘要 ( 212 )   PDF(996KB) ( 120 )  
    目的 探讨拉莫三嗪致重症多形性红斑的处置措施。方法 分析1例拉莫三嗪致重症多形性红斑的诊疗经过,结合文献检索,探讨拉莫三嗪致重症多形性红斑的机制和应对措施。结果 患者服用拉莫三嗪第55天诊断为重症多形性红斑,立即停用并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等相关治疗,患者病情逐步好转。停药第19天,患者皮疹明显好转,瘙痒感消失。结论 拉莫三嗪致重症多形性红斑应立即停药,给予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射用多粘菌素B致皮肤色素沉着1例分析
    石云, 西娜, 陈哲, 赵冠人
    2020, 17(11): 838-84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1.20

    摘要 ( 842 )   PDF(1165KB) ( 256 )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参与多粘菌素B致皮肤色素沉着的诊断和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色素沉着患者的诊治过程,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与临床医师共同协商讨论,分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药学建议,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患者出院后临床药师进行随访,追踪病情转归。结果 医师在诊疗过程中采纳临床药师建议,皮肤色素沉着是由多粘菌素B所致,停用后症状未加重但皮肤颜色基线无变浅。结论 患者在使用多粘菌素B用药期间,一旦出现皮肤变黑,色素沉着,可以考虑为药品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需权衡使用多粘菌素B的利弊来平衡疗效和不良事件。同时需谨慎考虑与其他可能导致皮肤样症状的药物合用。临床药师将药学专业技能优势和临床实践相结合,能够提高疾病确诊率、药物治疗水平及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鞘内注射致神经系统毒性1例分析
    杨敏, 杨勇, 周捷
    2020, 17(11): 841-84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1.21

    摘要 ( 245 )   PDF(1202KB) ( 156 )  
    目的 对小儿隐球菌脑膜炎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神经系统毒性反应进行分析,总结儿童特殊人群中两性霉素B制剂鞘内注射不良反应的经验和教训,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方法 梳理患儿住院治疗经过、用药情况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表现、处理及转归,查阅文献及相关诊治指南,分析患儿发生不良反应可能的原因,并给出相应处理措施。结果 两性霉素B脂质体鞘内注射致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可能性大,小儿心理应激可对治疗有一定负面影响。经停用鞘内注射及给予一定心理疏导,患儿不良反应好转。结论 鞘内注射引起神经毒性反应风险大,对于非难治性隐球菌脑膜炎不应常规给予鞘内注射。确需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时,应避免选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儿科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有条件时应给予心理疏导,可优化治疗反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万古霉素致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并发药物热1例分析
    龚瑜, 郑芝欣, 景天闯, 苏丹
    2020, 17(11): 845-847.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1.22

    摘要 ( 222 )   PDF(1174KB) ( 265 )  
    目的 探讨万古霉素致药物热的处理措施。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治疗过程,分析万古霉素致药物热的特点、诊断依据及应对措施。结果 在临床药师干预下,及时停用导致药物热的万古霉素,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结论 临床药师应关注万古霉素治疗重症肺炎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警戒信息
    药物警戒快讯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020, 17(11): 848-848.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1.23

    摘要 ( 462 )   PDF(851KB) ( 3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