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基础研究
    何首乌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比较研究
    黄伟,张亚囡,孙蓉
    2010, 7(12): 705-707. 
    摘要 ( 209 )   PDF(323KB) ( 245 )  
    目的 比较何首乌全组分、水提组分、醇提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进行何首乌药材的急性毒性观察与评价。方法 分别制备何首乌全组分、水提组分、醇提组分,按照经典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方法测定何首乌不同组分小鼠口服半数致死量(LD50)、最大耐受量(MTD)、最大给药量(MLD),连续观察14 天,观察其急性毒性症状谱,记录累积死亡数及小鼠体重变化。结果 何首乌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强度为:全组分> 醇提组分> 水提组分。何首乌全组分、水提组分、醇提组分无法作出LD50,MTD 试验结果按含生药量计算分别为20.0 g·kg-1·d-1、98.4 g·kg-1·d-1 和78.0g·kg-1·d-1,分别相当于临床70 kg 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116.7 倍、574.0 倍和455.0 倍。主要毒性症状是腹泻、怠动、毛色不华。结论 何首乌药材具有一定的毒性,与文献记载相符。其不同组分中化学成分是决定其毒性强度不同的物质基础,通过何首乌不同组分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比较研究,有利于进行何首乌药材系统的毒性研究与评价,为进一步锁定其毒性物质基础提供试验依据,其毒性成分和致毒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PLC法同时测定刺五加果实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
    张海丰,孙健,滕坤,朱俊义
    2010, 7(12): 708-709. 
    摘要 ( 191 )   PDF(353KB) ( 247 )  
    目的 建立HPLC 同时测定刺五加果实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XDB-C18色谱柱(4.6mm×250mm,5 m),以甲醇- 乙腈-0.3%磷酸溶液(30 60 10)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1,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 齐墩果酸进样量在0.2052~3.2832 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11%,RSD 为1.69%(n=6);熊果酸进样量在0.2072~3.3152 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1%,RSD 为2.67%(n=6)。结论 该方法灵敏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刺五加果实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同时测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鬼针草总黄酮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包雪鹦, 齐欣,胡媛,刘玉祥,解晶,曲极冰
    2010, 7(12): 710-712. 
    摘要 ( 176 )   PDF(386KB) ( 95 )  
    目的 观察鬼针草总黄酮(TFB)对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的影响,探讨其对大鼠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大脑立体定位技术,取不抗凝血液50 L缓慢注入尾状核,建立大鼠实验性脑出血模型,观察TFB 对脑组织含水量、全血粘度及脑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等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 TFB 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改善脑出血大鼠脑含水量、全血粘度,高、中剂量组能明显升高脑组织SOD 活性,降低MDA、NO 含量(P <0.05)。结论TFB 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减轻脑水肿、改善血肿周围组织的微循环状态、减轻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抑制NO 的产生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GM(1,1)模型在大肠埃希菌头孢他啶耐药性拟合与推测中的应用
    丁凡
    2010, 7(12): 713-714. 
    摘要 ( 180 )   PDF(406KB) ( 183 )  
    目的 探讨GM(1,1)模型在大肠埃希菌头孢他啶耐药性拟合与推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996~2008 年期间国内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文献报道大肠埃希菌头孢他啶耐药性数据。采用GM(1,1)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与推测,以RSE,MAD,ARE 判断拟合效果。结果 共收集1996~2008 年期间国内大肠埃希菌头孢他啶耐药相关文献386 篇,数据910 条。GM(1,1)模型拟合所得RSE,MAD,ARE 值均较小,拟合准确度较高。GM(1,1)模型推测结果显示未来五年大肠埃希菌头孢他啶耐药率呈快速增长趋势。结论 1996~2008 年国内大肠埃希菌头孢他啶耐药性呈上升趋势。GM(1,1)模型可精确拟合与推测该趋势。GM(1,1)模型推测结果提示临床应加强联合用药,必要时需更换药物以阻止耐药性进一步升高,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控剪应力微流装置评价血塞通注射液对胶原诱导血小板黏附与聚集的影响
    张毅,林岭,廖福,龙游云
    2010, 7(12): 715-718. 
    摘要 ( 214 )   PDF(291KB) ( 228 )  
    目的 实时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I 型胶原诱导血小板黏附与聚集的影响。方法利用Bioflux1000 控剪应力微流装置,将I 型胶原溶液灌注铺被于微流通道。大鼠腹主动脉取血,枸橼酸钠抗凝。全血以Calcein AM 荧光标记后,与血塞通注射液孵育10min,然后被灌注于微流通道,计算机实时采集血小板黏附及血栓形成过程的荧光图像。利用Montage 软件进行图像数字化分析。结果10dyn/cm2的流动条件下,I 型胶原可以诱导血小板形成稳定的黏附与聚集;血塞通注射液抑制血小板黏附与聚集的半数有效浓度为0.25mg/mL。血塞通注射液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应随剪应力的增大而减小,二者呈对数关系拟物的评价。合,Inhibition(%)=108.17-25.613Ln(τ)(R2 =0.97)。结论在流动状态下,血塞通注射液可以抑制胶原诱导的血小板黏附与聚集;血流剪应力的大小影响药效;Bioflux1000 可以用于活血化瘀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循证药学
    中药与化学药交互作用不良反应的临床评价方法探讨
    刘凯, 罗辉, 刘建平
    2010, 7(12): 719-721. 
    摘要 ( 172 )   PDF(448KB) ( 149 )  
    根据中药、化学药交互作用不良反应的概念与特点,针对中药、化学药交互作用不良反应的研究,从不良反应因果关系的判定,临床研究设计方案的选择、交互作用的判断与分析、循证药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方法学探讨,以期提高中药、化学药交互作用不良反应临床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及实用性,为中药、化学药交互作用不良反应评价研究提供高质量的证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中药、化学药合用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队列研究在药品不良反应中的应用
    韩梅,罗辉,刘建平
    2010, 7(12): 722-725. 
    摘要 ( 176 )   PDF(551KB) ( 531 )  
    本文介绍了队列研究的基本概念与设计、队列研究方法用于评价药品不良反应的具体实施方法,论述了队列研究评价药品不良反应的现状以及队列研究和新药Ⅳ期临床试验在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管理及工作研究
    临床不安全用药行为研究及成因分析
    陈珲,郭代红,杜晓曦,张素敏,刘皈阳, 张素琼,陈超,董放,史国兵,张勤
    2010, 7(12): 726-729. 
    摘要 ( 171 )   PDF(496KB) ( 322 )  
    目的 调查并分析住院患者的用药安全风险状况,为实施合理用药干预提供参考资料和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观察方法,监测3 所综合医院于2008 年5~12 月,所有入住呼吸科、心内科、普外科、骨科的患者药物使用全程中的不合理现象,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 家医院4 910 例患者共出现不合理用药现象1 188 例次、24.19%,各项观察指标中给药浓度、间隔时间、无适应证用药出现问题的频率居前3 位,分别为308、214、147 例次;关联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人员相关者占半数;473 例重点监测病例中不合理用药现象302 例次,占60.85%,其中23.68%(112 例次)是补充指标的贡献。结论 规范临床用药的重点在于提供准确知识、加强管理监督、增强医护人员责任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对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作用之思考
    宋军,赵军宁,吴承云,周亚莉
    2010, 7(12): 730-732. 
    摘要 ( 225 )   PDF(460KB) ( 275 )  
    从中药毒性的内涵、中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目的及作用等方面,探讨了中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在已上市中药安全性再评价中所起的作用。经验和事实证明,中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能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性试验数据;能够提示药物风险,权衡药物的风险和效益;弥补临床安全性评价的不足;能逐步深化、丰富上市中药的安全性评价内容,为中成药上市后新发现的不良反应提供基础性研究支撑。因而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在已上市中药安全性再评价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可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化疗药物在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和对策
    王梅,韩甜甜
    2010, 7(12): 733-736. 
    摘要 ( 169 )   PDF(514KB) ( 325 )  
    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护士必须接触抗肿瘤化疗药物,而此类药物多具有细胞毒性作用,能引起职业性损伤。因此,护士应意识到遵照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加强化疗中的防护措施,做好自身防护,确保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晶珠本草》中藏药不良反应文献整理
    范平平,晏林
    2010, 7(12): 735-737. 
    摘要 ( 186 )   PDF(624KB) ( 380 )  
    目的 通过分析《晶珠本草》中对藏药不良反应的研究概况,为临床安全用药及藏药不良反应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将《晶珠本草》中记载的能引起不良反应的藏药分类,统计各类的数量,并与现代研究的藏药不良反应作对比。结论 《晶珠本草》中提到能引起不良反应的藏药有120 种,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记述:描述不良反应具体表现;通过炮制及配伍减毒;在某些生理、病理条件下谨慎或避免使用某些药物以减毒;有毒、药效猛烈或药性重、锐。《晶珠本草》中提到的藏药不良反应在现代研究中基本都得到了印证,但其在叙述方面还比较零散;而现代针对每味藏药的不良反应研究较为系统和具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复方丹参注射液配伍研究探讨配伍对中药注射液安全性的影响
    黄元, 任经天,郭晓昕
    2010, 7(12): 738-740. 
    摘要 ( 157 )   PDF(608KB) ( 854 )  
    中药注射液的不合理配伍应用一直以来是影响其临床应用安全性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汇总复方丹参注射液配伍研究情况,探讨配伍对中药注射液安全性的影响,以期引起对中药注射液配伍研究的重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伤科常用非处方外用中成药的安全性评价与合理使用
    季原,张力
    2010, 7(12): 741-744. 
    摘要 ( 163 )   PDF(630KB) ( 316 )  
    外用中成药在骨伤科疾病治疗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为充分发挥临床疗效规避风险,该类非处方药的安全性问题更应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对骨伤科常用非处方外用中成药安全性相关典型案例分析,总结了该类药物的风险特点和影响因素,提出遵循其常规使用原则及特殊使用原则是积极推行合理用药、发挥疗效减少用药风险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十八反 ”配伍禁忌研究现状与思考
    孙蓉,周胜红,李长华,朱兰兰, 黄幼异
    2010, 7(12): 745-747. 
    摘要 ( 203 )   PDF(549KB) ( 331 )  
    目的 通过查阅、整理相关文献,总结“十八反”配伍禁忌的研究现状,探讨十八反毒性作用及物质基础,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重要的依据。方法对近15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论“十八反”不是绝对配伍禁忌,其毒性作用与配伍比例、剂量等诸多因素有关。十八反配伍禁忌合理性仍存在争议,需加强对十八反配伍毒性及毒性成分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249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曲彩红,苏向阳,黎小妍,张平
    2010, 7(12): 748-750. 
    摘要 ( 184 )   PDF(633KB) ( 269 )  
    目的 考察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状况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以我院2006-2009 年上报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249 例β-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为考察对象,按照药品不良反应类型、药理作用、年龄、性别、剂型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和总结。结果-内酰胺类累及系统- 器官涉及皮肤及其附件、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等。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反应容易发现,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的反应具有隐匿性。结论用药前了解既往过敏史,尽可能地减少联合用药,选择合理地给药方法,按照说明书剂量给药是防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750例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冯红云,陈易新
    2010, 7(12): 751-754. 
    摘要 ( 199 )   PDF(631KB) ( 244 )  
    目的 了解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的一般情况及对结核病患者的危害程度,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某时间段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抗结核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年龄组均有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主要累及肝胆系统,多发生在用药后50天以内,预后较好。结论 为保障结核病治疗的有效进行,临床医生要熟悉抗结核药品的常见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尽可能有效地减少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的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507例门诊处方评价与结果分析
    张新毅,郝瑞东,郝钢
    2010, 7(12): 755-757. 
    摘要 ( 170 )   PDF(621KB) ( 174 )  
    目的 了解门诊处方用药情况并提出对策,为今后实施处方评价制度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我院2010 年7 月12~16 日的门诊处方507张,按照《医院处方评价管理规范规范》要求进行处方评价。结果 门诊患者以各类慢性患者居多,占71.4%;门诊患者平均年龄偏大,为(57.03±17.52)岁。合理用药方面表现在抗菌药物和注射剂的使用率方面控制较好,分别为27.4%和25.4%;绝大多数处方药物为国家基本药物(98.2%),门诊处方药品通用名使用率高(99.3%)。处方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处方书写不规范、字迹难以辨认(17.0%);处方超7 日用量未注明理由并再次签名(41.3%);药品适应证不适宜(13.3%);用法用量不适宜(17.7%)。结论 我院处方评价工作处于初级阶段,还需深入分析研究合理用药现象。药师应不断学习,掌握丰富专业技术知识,以促进药品的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使用,保障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喹硫平少见的不良反应分析
    孙艳慧,黄河亮,吕明玉,徐作国
    2010, 7(12): 758-759. 
    摘要 ( 210 )   PDF(593KB) ( 831 )  
    目的 探讨喹硫平少见的不良反应。方法 对4家精神疾病杂志近10 年刊登的有关喹硫平药品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喹硫平少见的不良反应累及11 大系统23个病种。发现新的不良反应有:神经系统周围型神经损害,消化系统黄疸,泌尿系统尿潴留、下肢水肿,精神障碍强迫症、谵妄等。结论 喹硫平的不良反应虽然较多,但经过及时对症处理可治愈。尚属比较安全的药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案分析
    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后加用华法林致皮肤坏死1例
    张本青,谭慧琼,王鹏,郭立筠,毛懿,华潞
    2010, 7(12): 760-760. 
    摘要 ( 187 )   PDF(540KB) ( 231 )  
    理中心,北京100037)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射用高三尖杉酯碱致关节疼痛2例
    王守涛,赵宇媚
    2010, 7(12): 761-761. 
    摘要 ( 146 )   PDF(539KB) ( 2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克银丸致药物性肝炎1例
    丁长玲,李保院,丁国锋,陈步凤
    2010, 7(12): 762-762. 
    摘要 ( 163 )   PDF(560KB) ( 2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尼美舒利胶囊致全身性水肿1例
    程军,张士勇,韩一萱
    2010, 7(12): 763-763. 
    摘要 ( 201 )   PDF(548KB) ( 4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致迟发性过敏反应2例
    刘素琴
    2010, 7(12): 764-764. 
    摘要 ( 175 )   PDF(566KB) ( 2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引起不良反应1例
    刘英
    2010, 7(12): 765-765. 
    摘要 ( 168 )   PDF(628KB) ( 2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译文专栏
    低年资医生的开处方过错
    沈剑文(译),付文焕,王大猷(校)
    2010, 7(12): 766-766. 
    摘要 ( 164 )   PDF(638KB) ( 1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