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基础及临床研究
    吴茱萸中4种单体成分致肾细胞毒性的初步研究
    周倩,金若敏,姚广涛
    2013, 10(1): 1-4. 
    摘要 ( 320 )   PDF(403KB) ( 151 )  
    目的 探讨吴茱萸中成分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内酯和辛弗林在体外对人胚肾细胞(HEK-293)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 法检测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内酯和辛弗林对肾细胞活力的影响;给药后检测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功能性指标乳酸脱氢酶(LDH)含量;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对给药后的细胞形态进行观察。结果 MTT法显示,8.3~33.2 g·mL-1的吴茱萸碱、5~40 μg·mL-1的吴茱萸次碱和50~200 g·mL-1的吴茱萸内酯对HEK-293细胞活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P<0.01 or 0.05),辛弗林对肾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4.15~33.2 g·mL-1的吴茱萸碱、5~20 g·mL-1的吴茱萸次碱和50~200 g·mL-1的吴茱萸内酯能显著升高肾细胞上清液中的LDH( P<0.01),给予辛弗林后LDH 无变化。给予4.15~33.2 g·mL-1的吴茱萸碱和100~200 g·mL-1的吴茱萸内酯后,肾细胞均不同程度的皱缩、减少、甚至死亡,吴茱萸次碱和辛弗林对肾细胞形态无明显影响。结论 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吴茱萸内酯对肾细胞均有毒性作用,而辛弗林对肾细胞无毒性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去甲斑蝥素理化性质测定及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周颖,成旭东, 王玉婷,刘扬
    2012, 9(1): 5-7. 
    摘要 ( 242 )   PDF(357KB) ( 149 )  
    目的 测定去甲斑蝥素理化性质及在体肠吸收动力学,为设计缓释制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测定去甲斑蝥素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采用大鼠在体回流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 分别测定酚红和去甲斑蝥素的含量,研究去甲斑蝥素在不同浓度和不同小肠区段下的吸收。结果 去甲斑蝥素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1623,0.1260,0.0084,0.0035h-1;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不同药物浓度70、80、90μg·mL-1 时分别为:0.0112,0.0056,0.0071h-1结论 不同的药物浓度对去甲斑蝥素在大鼠全肠道的吸收无显著影响,药物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提示适于制备日服一次的缓释给药系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参莪汤抗肿瘤作用研究
    参莪汤有效组分体内抗肿瘤作用量-效关系研究
    谢元璋, 孙蓉,张亚囡,李晓宇,季宇彬
    2013, 10(1): 8-11. 
    摘要 ( 189 )   PDF(589KB) ( 117 )  
    目的 探讨参莪汤有效组分对肝癌H22肿瘤小鼠体内抗肿瘤的“量- 效”关系,为新药开发提供客观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H22腹水瘤细胞接种的方法,建立H22肿瘤小鼠动物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参莪汤有效组分,连续灌胃给药9 天,末次给药后24h,取瘤块、胸腺、脾脏,计算抑瘤率和脏体比值。观察药物对H22 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碳粒廓清检测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 通过对各组小鼠抗肿瘤作用分析,参莪汤有效组分在8.31~70.72 g·kg-1剂量范围内能抑制肝癌H22小鼠肿瘤生长,增加小鼠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增强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结论 参莪汤有效组分在8.31~34.65 g·kg-1剂量范围内具有抗肿瘤作用,呈现一定“量- 效”关系,其抗肿瘤作用的最佳剂量为34.65 g·kg-1,最小有效量为8.31 g·kg-1,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剂量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达到最高效应时,抗肿瘤作用不再随剂量增加而增强。参莪汤有效组分通过免疫调节提高小鼠免疫功能达到抑制肿瘤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参莪汤不同组分抗肿瘤活性筛选研究
    吕莉莉,谢元璋, 张亚囡,朱兰兰,季宇彬,孙蓉
    2013, 10(1): 12-15. 
    摘要 ( 186 )   PDF(453KB) ( 84 )  
    目的 为研发低毒高效的抗肿瘤制剂,以抗肿瘤活性为先导,化学物质基础含量为指标,比较5 种提取物的药效强度,确定复方参莪汤有效组分的提取工艺,为进一步优化处方药学工艺奠定基础。方法 结合复方中各药味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确定5 中不同提取方法,考察不同提取物中物质基础含量;建立肝癌H22肿瘤小鼠动物模型,给予相同剂量不同工艺的参莪汤有效组分,连续灌胃给药9天,末次给药后1天,取瘤块、胸腺、脾脏,计算抑瘤率和脏体比值,考察药物对肝癌H22肿瘤小鼠的抑瘤作用。结果 通过对不同提取物小鼠抗肿瘤作用分析,参莪汤各工艺组均能抑制小鼠肝癌H22肿瘤生长,增加小鼠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其中工艺4组的抗肿瘤作用最强。结论 参莪汤有效组分抗肿瘤作用的最佳工艺为工艺4 组,其抗肿瘤活性最佳,具有良好的抗肿瘤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参莪汤相关物质基础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孙蓉,谢元璋
    2013, 10(1): 16-18. 
    摘要 ( 212 )   PDF(334KB) ( 213 )  
    目的 探索参莪汤相关物质基础抗肿瘤作用研究现状,明确参莪汤抗肿瘤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参莪汤的抗肿瘤作用提供文献依据和研究思路。方法 对近15年有关于参莪汤相关物质基础抗肿瘤作用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 参莪汤的抗癌物质基础主要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端粒及端粒酶的稳定性、抑制癌基因的表达、促进抑癌基因的表达等多个环节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转移,而且方中许多中药可以同时作用于上述多个环节。结论 目前从天然药物中寻找新的抗肿瘤药已经成为世界医药界的研究热点,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指标在实验中的广泛应用,为中药治疗胃癌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质量与工艺研究
    LC-MS/MS高通量快速筛查中成药和保健品中未知非法添加药物
    马萍,李鹏飞,曹淼,丁春雷,王燕,刘丽宏
    2013, 10(1): 19-21. 
    摘要 ( 242 )   PDF(479KB) ( 371 )  
    目的 建立LC-MS/MS 的筛查方法,高通量快速筛查中成药和保健品中的非法添加药物。方法 色谱条件采用ZORBAX XDB-C18 柱,乙腈:1 mM 甲酸铵(含0.1%甲酸)梯度洗脱;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源正离子化筛查方式(ESI+),通过相关信息扫描模式(IDA),最终在已建立的谱库中自动搜索出中成药和保健品中未知的非法添加物。结果 对于怀疑有未知的非法添加物样本,经18min 的快速筛查,可以同时筛查到包括降糖、镇静催眠、解热镇痛、非甾体抗炎、抗生素、抗癫痫等多种类的非法添加药物。结论 本文建立的LC-MS/MS 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高通量,可用于筛查中成药和保健品中未知的非法添加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柱前衍生法测定胸腺中组胺的含量
    徐学平,李琳,丁莉芳,张晓敏,吴建中,王亚鹏,王孝功
    2012, 9(1): 22-24. 
    摘要 ( 169 )   PDF(428KB) ( 186 )  
    目的 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检测胸腺中组胺含量的方法,用于控制胸腺原料的质量。方法采用丹磺酰氯柱前衍生,HPLC-UV 法,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乙腈- 水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4nm,梯度洗脱。结果采用本方法测定组胺标准品,在1.0~50μg·mL-1的范围内,组胺的浓度与峰面积成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979,加样回收率85%~110%,RSD%<10%。结论采用该方法测定胸腺中痕量组胺的含量,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灵敏,重复性好的特点,可以用于胸腺原料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
    FDA前哨行动运行情况研究与启示
    边蕾,赵频,杨悦
    2013, 10(1): 25-29. 
    摘要 ( 279 )   PDF(539KB) ( 131 )  
    目的 介绍FDA 前哨行动的运行情况,为我国医疗产品安全性监测提供借鉴。方法 通过分析FDA 前哨行动运行的背景、特点、试点项目Mini 前哨的组织框架、具体运行以及安全评估过程,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安全性监测方法。结果与结论 在现有医疗产品被动监测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主动监测,通过将医疗保险数据系统与电子病历系统相结合,整合现有电子数据资源进行安全性监测数据的查询与分析,同时开发新的数据管理方法提高数据处理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乌普萨拉监测中心信号检测工作模式及启示
    侯永芳,吴桂芝,杜晓曦
    2013, 10(1): 30-32. 
    摘要 ( 310 )   PDF(533KB) ( 568 )  
    通过介绍乌普萨拉监测中心(Uppsala Monitoring Centre,UMC),UMC信号检测流程和方法,包括BCPNN信号检测原理、方法、信息系统实现、信号筛选和信号评估,结合我国信号检测工作现状探讨国内该领域工作模式,为我国不良反应监测有关人员理解和运用该方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中遮蔽效应的影响及消除方法
    叶小飞,程刚,郭晓晶, 许金芳,贺佳
    2013, 10(1): 33-35. 
    摘要 ( 337 )   PDF(510KB) ( 341 )  
    常规的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方法基于不相称测定理论,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些方法在信号检测准确性中存在一些缺陷,无法很好地解决一些现象,如遮蔽效应等。这些现象需要基于新的策略对数据进行分析,本文介绍遮蔽效应对信号检测准确性的影响,以及如何发现和消除遮蔽效应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基于功效和毒性的细辛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王懿,黄伟,孙蓉
    2013, 10(1): 36-38. 
    摘要 ( 196 )   PDF(520KB) ( 507 )  
    目的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总结与功效、毒性相关的细辛化学成分研究现状,明确细辛的功效成分与毒性成分,为进一步研究细辛化学成分与功效、毒性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 对近30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 细辛主要化学成分为挥发油类、非挥发油类、马兜铃酸类化合物,挥发油类物质中的甲基丁香酚是主要功效物质基础,马兜铃酸Ⅰ是主要毒性物质基础。结论 细辛的化学成分研究应注重与细辛的功效和毒性相关联,也应注意产生功效与导致毒性的物质基础的异同,从而分析不同物质基础下作用性质的差异,同时还要结合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背景,注重在证候背景下功效和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械安全性研究
    114例质子泵抑制剂不良反应病例分析
    梁茂本,孟祥梅
    2013, 10(1): 39-41. 
    摘要 ( 245 )   PDF(578KB) ( 271 )  
    目的 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维普医药信息镜像系统”、“万方数据医药信息镜像系统”、“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对2001 年1 月~2011 年12 月国内公开报道的PPI 所致的114ADR 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4 例ADR 患者中男性72 例(63.16%),女性42 例(36.84%),奥美拉唑最高79 例(69.30%),临床主要表现为精神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结论 临床应高度重视PPI的ADR,以确保安全用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5例莫西沙星不良反应病例分析
    邬丹莲,陈志高,窦文琴,陈婷婷
    2013, 10(1): 42-43. 
    摘要 ( 204 )   PDF(529KB) ( 267 )  
    目的 探讨莫西沙星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 2009年至2011年我院的45例莫西沙星不良反应按照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等方法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近3年我院莫西沙星不良反应逐年增加,2011年增加量尤为明显,其中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增加,皮肤黏膜类不良反应所占比例升高且女性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显著增加,年龄因素对莫西沙星不良反应的影响每年基本相似。结论临床应重视莫西沙星的不良反应,特别注意皮肤黏膜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早做好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浅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安全性现状
    李星如,毕凤兰
    2013, 10(1): 44-45. 
    摘要 ( 271 )   PDF(557KB) ( 151 )  
    氟喹诺酮是喹诺酮类抗菌药的第四代衍生产品,口服吸收良好,血药浓度高,使用方便等诸多优点,从而在临床应用上日益广泛。通过介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临床进展、不良反应以及安全性监测现状,就合理安全用药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以期为氟喹诺酮在临床上的安全有效应用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53例莲必治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文献分析
    杨卫彬, 王兴文,于江泳,荆志伟,王忠,曹俊岭,江锋
    2013, 10(1): 46-50. 
    摘要 ( 232 )   PDF(631KB) ( 219 )  
    目的 探讨莲必治注射液致不良反应/ 事件(ADR/AE)发生的发生类型、特点及相关风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等期刊数据库(1978 年1 月~2012年3 月),以“莲必治注射液”、“不良反应”、“治疗”、“病例报道”等为检索词,检索文献全文136 篇,纳入分析的文献36 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药不良反应可累积多个系统- 器官,以皮肤损害、过敏反应、胃肠道损害最为常见,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男女比例各占53.23%、41.94%,19~60 岁占比为43.48%,不良反应发生在30 分钟以内的占45.05%,1 小时内占51.37%,联合用药时占70.36%,结论莲必治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以速发型为主兼具迟发型,多发于青壮年,并且联合用药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院药事管理与合理用药
    我院急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的分析
    孙庆敏,邱召娟
    2013, 10(1): 51-53. 
    摘要 ( 250 )   PDF(624KB) ( 383 )  
    目的 了解我院急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急诊药房2012 年4 月份的处方,遴选出使用抗菌药物(除去眼科药物、外用膏剂以及中成药)的处方。根据我院的抗菌药物用药统计数据以及采用限定日剂量法分析的方法,分析使用率、联用情况、不合理用药情况以及DDDs 值。结果 抽查抗菌药物处方6 118张,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2%。其中单用处方有5 723 张,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为6.45%。头孢菌素尤其第三代头孢应用最为频繁。联合用药以单联为主,其余大多为二联。不合理用药主要为用药无指征、给药方式不当和一次给药剂量过大。结论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频率高于标准,且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为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培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浅谈医院如何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张静,王鹏远,潘义生, 侯永芳
    2013, 10(1): 54-56. 
    摘要 ( 273 )   PDF(585KB) ( 221 )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据近90%来源于医疗卫生机构,但目前,我国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并没有统一模式,各家医院多根据相关法规要求制定监测工作方案,开展监测工作。通过从医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优势、监测模式及存在问题等方面探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HEL模式在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
    陈永春,陈晓艳
    2013, 10(1): 57-58. 
    摘要 ( 284 )   PDF(628KB) ( 257 )  
    目的 保障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的用药安全,提升药事管理水平。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门诊药房2010 年高危药品发药差错事件,通过Soft Hard Environment Litigant(SHEL)模式进行分析。结果 门诊药房2011 年高危药品发药差错率明显降低。结论 通过运用SHEL 模式对门诊药房高危药品发药差错事件进行分析,能够明确差错原因,找出解决措施,提高药品安全供应和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案分析
    苯乙双胍联用吲达帕胺致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1例
    毛敏,丁庆明,蔡晓频,陆进
    2013, 10(1): 59-59. 
    摘要 ( 166 )   PDF(576KB) ( 1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例骨折术后接骨板断裂原因分析
    李绍良,鲁谊,王满宜,孟永成,马宁,周维佳
    2013, 10(1): 60-61. 
    摘要 ( 164 )   PDF(576KB) ( 3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仙灵骨葆胶囊致重度肝损害1例
    杨良芹,彭官良
    2013, 10(1): 62-62. 
    摘要 ( 217 )   PDF(534KB) ( 4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致脑梗塞1例
    龚巧,燕徐珽
    2013, 10(1): 63-63. 
    摘要 ( 195 )   PDF(548KB) ( 2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醒脑静注射液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
    赵群,司继刚
    2013, 10(1): 64-64. 
    摘要 ( 163 )   PDF(534KB) ( 2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